关注我们
荆楚网

【“一示范四先行”作品征集⑯】故事:于网评写作中看见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4日20:31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午休时分,窗外是院子里蓊郁的树,偶有风吹过,传来由远及近的叶片沙沙声。桌子靠在窗前,天气晴朗时被铺就一层阳光,手掌下的键盘声伴随我的思绪时促时缓。当我听到办公室门外同事们匆匆而过的脚步声时,就知道午休时间到,而此时我的一篇网评作品也基本成型。

在静谧的午后完成一篇网评写作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更是与自己沉浸式对话的一种方式,是网评写作让我看见了一个多维的世界。

看见自己,最简单的最困难

初识“青苹果”团队,是在2022年7月武汉市选聘选调入职培训的经验分享会上,团队积极阳光的宣传片和优秀小苹果成员的经验分享让我眼前一亮,在“八小时工作之外开辟自己的新天地”的口号令我动容,也顿时萌生了加入团队的热情与向往。

于是,网评和参加工作的时间线基本重合,在双重“新手”的道路上,我学习新东西如饥似渴,挑战未知领域兴致勃勃。然而一口吃不成个胖子,一步也跨不到天边。我一写工作稿件,就只有“同志们”三个字能用;一写网评,连着八篇全砸手里了,说是“泄气皮球”也不为过。

“网评写作太难了”“我觉得我不行”“做本职工作已经要占用我全部的时间精力了”,当外界纷扰与内心的怀疑叠沓而至时,我也曾怀疑、迷茫。但是,“青苹果乐园”是一个“永远在学习路上”的团队,我们这些初入园的新苹果都有一对一的引路人辅导,团队中笔耕不辍的前辈老师不仅是我的榜样,更给予了我许多指导、帮助。

每个工作日早晨都会有“新闻早餐”,囊括近期的总体形势、重点时政、湖北话题、社会热点等,每天晚上也会有小苹果们的优秀文章汇总,不愿学就带着学、不会写就带着写,有督促、有鼓励、有指导。很快,从0到1,从省媒到央媒再到登上学习强国平台,我也逐渐实现了自己一个又一个的小小目标,并稳步前进着。我逐渐意识到网评写作就是找到自己的过程,万事开头难,要突破对自己的刻板印象,别给自己设限。

看见天地,最寻常的最珍贵

闲暇在网上冲浪时,面对“变装的文旅局长”“带货的村支书”,你怎样看?日常生活中,大幅宣传标语上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国家安全等词语,你怎样解读?网评不是神秘莫测的空中楼阁,网评写作者也不是只尚清淡的理中客。好的网评其实都是从人民群众关心的新闻热点和生活小事本身出发,挖掘其背后的人文理念、感人精神、社会问题、实操路径等,唯有如此,文章才会“有里有面”“有骨有肉”,让人印象深刻。从最初的亦步亦趋,模仿学习,到形成自己的思维理路,对社会人生有一点粗浅看法,网评自有其返璞归真、打动人心的力量。

看见世界,最人心的最核心

文章无真情实感,就会枝蔓无边。在我看来,写网评也是一个我手写我心的过程,心有所想,情有所系,一词一句都会跃然纸上。

记得东湖评论的伍老师曾跟我说过:“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如果这篇文章连你自己都打动不了,又怎样打动别人呢?”我想,一篇好网评就是一颗心灵去触动另一颗心灵,通过文字的传播让正能量播洒开去。即便没有妙笔生花的文采,没有角度新颖的构思,也可以另辟蹊径,用最朴实无华、最情真意切的文字,来记录自己在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也能获得读者喜爱,从而被编辑推荐。

我们可以去记录党员下沉工作的几件小事,可以去发掘调研考察中的难忘瞬间。情以实为上,文以真为贵。只有真正把初心使命装在心里、把家国情怀装在心里、把社情民意装在心里,才能让别人感同身受,让更多人为之动容。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网评的意义在于超越“纸面”、穿越“时空”、落在“心上”。加入“青苹果团队,能够与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战友们一同奋进是幸运的。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追寻着前辈们的足迹,以笔发声、以文言志,做一株向阳而生的春苗,望向更辽远的天空。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宇昕(江夏区委办公室)

责编:杨虹磊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