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建始司法局用温情点亮特殊人群“希望之灯”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21日22:37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向继武、李保莉)“爸爸,我看你来了。”一声久违的“爸爸”,让三年未见面的父女相拥抱头痛哭。近日,一场特殊的父女“亲情见面会”在宜昌监狱举行。这是建始县司法局探索建立安置帮教帮扶机制,在服刑人员和其家属、社会之间搭建起“亲情灯塔”的一个缩影。

高位推动,探索帮教新模式。

近年来,建始县安置帮教工作始终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原则, 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突出重点对象个案管理,探索帮教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县在册安置帮教人员1905人,其中刑满释放1331人、解矫转帮教574人,重点帮教对象35人,涉黑涉恶刑释人员42人。

该局争取县委政府支持,2020年成立建始县安置帮教中心,从退伍军人中选任10名事业编人员,充实基层司法所安置帮教力量。综合考虑刑释人员犯罪类型、家庭状况、经济状况、社会关系、就业现状因素,明确认定标准及重点人员范围,将认定事实依据及评估结论 “一人一档”,严格落实留痕管理,有效防范重点刑释解教人员再犯罪风险。

微信图片_20240621223438.jpg.jpg

建强队伍,凝心聚力“活”起来。

针对全县地域辽阔,居住分散,帮教工作面广线长,管理难度大的问题,建强帮教队伍,构建问题联治、部门联动、平安联创工作模式。长梁镇安置帮教站携手派出所、民政办、村(社区)探索 “亲情帮教、无忧改造、共盼回归”新模式,成功化解唐某安置帮教纠纷。

该局出台《关于加强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通知》,明确乡镇、职能部门主体责任,形成“县委政府领导,县委政法委协调,县司法局业务指导,部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花坪司法所细化方案、压实责任,2023年将重点安置帮教对象刘某,转换成一般帮教对象,消除了一起可能发生重大安全隐患。

无缝衔接,帮教管理“全链式”。

该局依托全国安置帮教信息平台资源,对安置帮教人员出狱前进行走访、信息核查、多维度了解帮教对象入狱前邻里、债务纠纷、情感纠葛情况,出狱后家庭状况及存在困难等信息,及时录入安置帮教信息平台,制定个性化帮教方案。龙坪所针对胡某刑满释放后的家庭状况,提前联系,组织慈善救助,帮助胡某购买“回归”后的生活用品。胡某踏进家门的那一刻,激动得连连感谢。

为使安置帮教人员可管可控,将帮教人员纳入村(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行无缝衔接“双列管”,完善公安、检察院、法院、民政、人社等衔接协调机制,做到“外出有人管、困难有人帮”。高坪司法所探索“培训+就业+转化”帮教新模式,与就业、文旅部门进企业技能培训,法治讲座,协商企业,为帮教对象提供就业机会,高坪镇花硒谷、地心谷景区帮助14名帮教对象成功就业,月薪3000-5000元。

微信图片_20240620163320.jpg.jpg

配置“公车共享”让基层治理“跑起来”。

针对“两类人员”情况复杂,监管难度大,走访一趟至少20-80公里不等走访难的问题,优化资源配置,配备2辆“共享公车”公车,建立“重点帮教对象”一月一次走访,“一般帮教对象”每半年一次走访管理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基层所“两类人员”走访难。

通过面对面、微信、QQ、电话开展国家政策解读、法律宣讲、道德宣讲、谈心教育等措施,把帮教对象烦心事、化解在萌芽状态,让他们回归社会,看到希望,避免重新犯罪。

精细管理,筑牢监管“防火墙”。

监管过程中开展常态化走访,掌握帮教对象债务、情感、婚姻等社情纠纷,了解思想动态,家庭状况,现实表现第一手资料,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

对排查出的纠纷,及时通报综治中心、村(社区)网格,及时化解。对重大矛盾纠纷和违法犯罪现象,安置帮教领导小组及时研判,纳入重点安置帮教对象管理,杜绝恶性案件发生。不断完善帮教对象基本信息,实行“一人一档”,签订帮教协议,对辖区重点对象底数清、情况明,查清潜在风险,对帮教对象基本情况了如指掌,确保安置帮教工作安全。


【责任编辑:曹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