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省直资讯

共话“牡丹”盛会——恩施扬琴《回报》入围第十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25日10:34 来源: ​恩施市文化和旅游局

6月20日——22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曲艺家协会、浙江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杭州市临平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南方鼓曲唱曲类”决赛在杭州市临平区拉开帷幕。

节目单

中国曲艺牡丹奖是由国家部委批准设立的常设全国性文艺奖,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曲艺家协会举办的全国性曲艺艺术专业奖项,是曲艺界的最高奖,每两年评选一届。据介绍,本届牡丹奖评选共有465个节目参评,涵盖122个南北曲种,恩施扬琴《回报》是本届牡丹奖湖北省唯一入围的“鼓曲唱曲类”节目奖,州级代表性传承人、主唱包涵入围表演奖。

恩施扬琴《回报》在决赛现场

本次入围的恩施扬琴《回报》由湖北省曲艺家协会选送,恩施市非遗保护传承展演中心创作、表演,决赛现场与来自广西、江西、四川、上海、浙江等全国各地的46个曲艺类节目同台竞技,现场名家云集,精品荟萃,共同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曲艺盛宴。

获奖证书

恩施扬琴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唱词高雅、唱腔优美,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百姓喜爱。该节目根据传统曲牌和传统唱腔精心创作,首次采取现场乐队伴奏的表现形式,讲述了大山深处贫困学子陈志云因父亲去世、母亲重病,考上大学后“千里背母上大学”的感人故事。尽管家庭贫困,他边读书边照顾母亲,学业有成后谢绝留校工作机会,毅然选择回到大山,成为深山学子的“引路人”,一心为家乡更多孩子点燃梦想,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自强不息的青春之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恩施市非遗保护传承展演中心在湖北省曲艺家协会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精心创作、沉淀锤炼、反复打磨,从作品质量和演员的表现力都尽力完美呈现,力求用更细致、更精美的作品展现恩施扬琴的魅力。这也是恩施州首次入围中国曲艺牡丹奖,本次比赛竞争十分激烈。”恩施市非遗保护传承展演中心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恩施市立足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不断加强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推动曲艺传承发展,创作体现时代精神、植根人民日常生活、反映当代人民喜怒哀乐、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现代曲艺作品,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意识。(张晓霞 全杨)

【责任编辑:叶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