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鄂东新闻

黄石就是“黄石公园”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28日13:15 来源: 荆楚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记者 吕鉴蕾  通讯员 黄旺宣

千峰竞秀,百湖镶嵌;青铜故里,钢铁摇篮。

这里大江腾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里弦歌不辍,“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

西塞山。西塞山景区 供图

“工业锈带”变“生活秀带”

仲夏时节,湖北黄石草木青翠,生机勃发。

碧绿多姿的垂柳环抱着如蓝的磁湖,波光粼粼,风光旖旎,令人心旷神怡。

磁湖位于黄石市中心城区,是当地市区重要的兼具“观光游览、防洪调蓄、生态调节、水上运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水体,是黄石“半城山色半城湖”之美誉得名所在。

磁湖湿地公园。石勇 摄

随着夜幕的降临,磁湖水畔,未苏湾里小桥流水,灯火闪烁,叫卖声此起彼伏。作为黄石市第一个城中村城市更新项目,未苏湾引入苏轼诗歌元素,打造集文化创意、美食街区、旅游休闲等于一体的社区。

磁湖汇水面积8.4平方公里,沿湖岸线环湖一圈达38公里。过去黄石的城市建设项目虽然围着磁湖做美化,但始终少了那么点“意思”,直至悠悠吟唱着“覆块青青麦未苏”的未苏湾款款而来。

未苏湾夜景。吕鉴蕾 摄

对此,皇姑岭社区副书记程莎深有感触,去年9月,未苏湾第一次对外开放时,她陪伴原住地的老人们故地重游,在焕然一新的村庄里寻找着点点回忆。

“大家既是感慨又是惊讶,原来湾子的格局依然有迹可循,甚至有些房子都未有大变动,但未苏湾里诗画小镇、青春烂漫的公园气息却扑面而来。”程莎说。

这也是黄石加快湖泊综合治理,推进城市功能转型的一个缩影。在去年磁湖被确定为省级湖泊综合治理试点以来,黄石市通过实施环湖绿道岸线整治、入湖河渠治理、“五一湖”“七一湖”水系连通及排污口整治等截污控污措施,推进磁湖综合治理。

未苏湾升起的晨雾,湿地公园盛开的花卉,磁湖西岸映出的倒影……推窗可见景,出门即入画。这一个个鲜活的场景,洗掉“钢的城”的工业尘劳,秀出“公园城市”的生活颜值。“闻君在磁湖,欲见隔咫尺”,不知苏子再次遇见磁湖,笔底又会淌出何种诗意?

“历史矿山”变“文旅宝山”

“槐林五月漾琼花,郁郁芬芳醉万家。”

4月20日,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第十一届槐花节拉开帷幕,万亩竞相绽放的槐花,惊艳再现了北宋大诗人苏轼笔下的诗意。

百年来,矿区废石堆积成一座海拔107米的石山,山体白天吸热、晚上放热,寸草不生。上世纪80年代至今,历经数代人接力修复治理,黄石成功在硬岩废石山上培养种植刺槐树,复绿面积366万平方米,相当于10个天安门广场,创造了“石头上种树”的生态奇迹。

黄石将废旧矿山变公园,并用办节来纪念这段艰辛,分享绿色的喜悦。黄石国家矿山公园2007年开园以来,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自2012年起,园区连续11年举办槐花旅游节,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观赏“石头上种树”的生态奇迹。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吕鉴蕾 摄

槐花节期间,以新鲜槐花作原料,制作成槐花蜜、槐花包子、槐花煎饼等美食。“蒸笼上汽,一天不停。5块钱一个的槐花包子,好卖得很。”槐花节期间,公园小吃店老板忙得不亦乐乎。

20公里之外,位于黄石港区繁华商圈的华新1907文化公园,成为鄂东“潮生活”打卡地。

华新水泥厂旧址,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是我国近代最早开办的三家水泥厂之一,被誉为“中国水泥工业摇篮”。经活化利用,百年水泥厂蝶变为文化公园,成为集文博、文创、文商多元复合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新地标。

华新公园1907文化公园

华新1907文化公园采用“共生”理念,将工业文脉与新兴体验式消费有机结合,以工业遗产展示与文化创新体验业态为灵魂,以文化类商业业态为引爆点,以精致生活类商业业态为亮点,形成文博、文创、文商三大主题产品。

图书、电影、音乐、舞蹈、市集;品茗、看书,或坐在百年厂区角落独自发呆……今年“五一”小长假,华新1907文化公园以丰富的主题活动,吸引各地游客近2万余人次“打卡”,同比增长52%﹔实现营收20余万元,同比增长19.05%

“生态看点”变“发展卖点”

远望仙岛湖,水光潋滟,鹭鸟翔集;漫步天空之城,笑语欢歌,生意盎然。

上世纪70年代初,阳新修建王英水库,造就了4.6万亩碧波荡漾的仙岛湖,1002座岛屿点缀其间,被誉为“荆楚第一奇湖”。

2019年初,阳新引入“天空之城”项目,斥资3亿元在仙岛湖北岸、千里山之巅,建造一座巨大的玻璃观景平台,名曰“天空之镜”,其平台海拔高度520.1314米,寓意“爱你一生一世”,迅速成为周边热门旅游目的地。

天空之城·天空之城景区

“生态是仙岛湖最大的卖点。”王英镇党委书记孔祥鹏说,游客和网民对仙岛湖水的印象最深,期盼也最多。为保护一湖清水,该镇购买40艘纯电池动力游览船,“需求在哪里,我们供给到哪里,要让仙岛湖从‘网红’变长红。”

阳新仙岛湖。阳新县委宣传部 供图

今年“五一”假期,仙岛湖景区游人如织,9万余人次游客鱼贯涌入。旅游业的火爆,也点“燃”了街头的地摊“烟火”。从手工艺品到特色小吃、土特产,各色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游玩体验,也为当地村民开辟了增收渠道。

拥有四项世界纪录认证的百洞峡旅游区,凭借奇特的自然地质景观,迅速在武汉周边地区火爆“出圈”。这里随处可见的亿万年古生物化石,被誉为“活动的地球演变教科书”。同时,还有一批洞峡景区呼之欲出,黄石将成为华中地区重要郊野探险之地。

阳新百洞峡。阳新县委宣传部 供图

黄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郭双喜说,近年来,黄石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旅宜居城、打造武汉都市圏周末休闲旅游目的地”这一目标定位,紧紧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积极做好“全区域布局、全季节体验、全产业融合、全业态创新”四篇文章,高标准策划实施一批精品文旅项目,推动实现黄石文旅蝶变、城市嬗变,逐步探索出具有老工业城市特色的文旅发展路径。

城市的万千魅力,孕育于自然天成,兴盛于产业发展,最终归于人民的美好生活。统计显示,今年以来,黄石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337万人次,同比增长36%,实现旅游收入76.91亿元,同比增长45%,呈现出市场火热、活力十足的良好态势,正在成为武汉都市圈休闲旅游的首选目的地。

【责任编辑:王焱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