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丨吕鉴蕾
通讯员丨黄旺宣、魏永伙、李俊 采写报道
又是一年六月末,高中考成绩陆续放榜。
“我虽然当过兵,但更多时间是在教书。”今年67岁的老兵舒克宏说,自己这辈子就干了两件事:一是当了4年兵,二是教了几十年初中。
舒克宏近照。吕鉴蕾 摄
四年军旅生涯
六月的黄石天气,空气闷热而潮湿。
“我们当年在越南的时候,印象最深的也是这种天气,又闷又热,而且蚊虫很多。”舒克宏回忆道。
1976年2月,刚满20岁的舒克宏背上行囊、北上河南洛阳,成了高炮团的一名战士。因为有高中学历,舒克宏各种理论技术学习上手很快,没多久就成了新兵中的“老兵”。
“那时候流行一句顺口溜,‘读高中,读到头;读初中,背锄头;读小学,去放牛’。”舒克宏不由地提高了音量,“那时候我们能读高中的人可不多。”语气里满是自豪。
到了1978年年底,原本要退役返乡的舒克宏和战友连夜坐火车被拉去了广西,“我们是在广西过的年,一住就是好几个月,每天都是备战训练。”
1979年2月17日,战斗正式打响。“6点钟一到,靠近边境线那边,天空都是火红一片,隐隐还能听到枪炮声。”见记者面露疑惑,舒克宏解释,“我们高炮部队一般都在后面,离前线还有二三十公里哩!”
真正的战场,既残酷又艰辛。舒克宏回忆,“晚上睡觉,战士们先是割一捆茅草铺开,然后在上面铺一层青草,这就是大家的床了。第二天一早起来,除了满身叮咬的疙瘩,再有就是一身水汽。”
“担心睡不好觉?这个几乎不存在,大家一挨上去,就呼呼睡着了,实在是太累了,能躺下就是一种幸福。”舒克宏补充道。
1979年3月,战斗告一段落后,舒克宏随部撤离。到了第二年一月,他正式退伍,结束了接近4年的军旅生涯。
40年教书育人
即使离开了军营,舒克宏依然把军装“穿”在身上。
1981年,他挺着笔直的腰杆,再次站上了村办小学的三尺讲台,成了一名民办教师。1984年,舒克宏通过考核,从一名民办教师成为一名初中老师。
“当兵前我就在村里教书,一直到2017年退休,我差不多教了40年。”舒克宏说,自己这大半辈子都是一名教书匠。因为有那段从军经历,在教学岗位上,舒克宏的军人作风丝毫不减,干起事来风风火火,大家伙对他都很服气。尤其是学生,对他是又爱又怕。
而在下乡,除了教书,舒克宏干农活也是一把好手。一边教书,一边忙生产,这也是乡下教师的生活常态。在他的记忆中,每年6月份过后的暑期,紧接着就是乡下一年中最忙的时候,因为“双抢”来了。
“‘双抢’一般发生在小暑到立秋这个时间段,先把早稻收割进仓,再把晚稻栽插进田。”舒克宏说。每天天不亮,一家人就出门,收割、脱粒、晒谷、犁田、插秧等环节,全靠人力和畜力完成,效率不高,只能拼命地赶,以免误了农时。
“还好‘双抢’的时候是暑期,不会耽误孩子们的学业。”等忙完农活,被烈日晒得皮肤黝黑的舒克宏,麻利地拍拍身上的尘土,又以严厉的毕业班老师身份重新拿起了教鞭。
自此,田野里少了一个忙碌的农民身影,校园里多了一盏烛照孩子前程的灯。他就像一季季庄稼,播种、耕耘、收获,周而复始。他更像一位坚强的战士,守护着乡下孩子的求学梦,一年又一年。
30多年来,舒克宏有很多次机会去城里发展,但乡下孩子渴望求知的眼神,始终萦绕在他的眼前。“没有书香,乡村无法真正振兴繁荣。军人最懂得责任与使命,这些乡下的孩子就是我未完成的使命。”这是舒克宏给出的坚守答案。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