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鄂东新闻

致敬英雄丨黄鑫龙:用13年无悔耕耘,抚平家乡“工业伤疤”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05日11:34 来源: 荆楚网 ​

致敬英雄通栏.png

记   者丨左乙辰

通讯员丨黄旺宣 卫学平 程彩霞 采写报道

初见黄鑫龙,第一感觉就是魁梧、干练。

一米八的魁伟挺拔之姿,犹如其鑫诚生态农业种养公司里的那棵大樟树。“从部队淬炼出来的品质,影响了我一生的行事风格。”虽然年逾六十,但他却行事干练,干起事来跟年轻小伙一样风风火火。

2.jpg.jpg

黄鑫龙近照。左乙辰 摄

在十万大山中淬炼尖兵

1962年,黄鑫龙出生于大冶市金山店镇白云村黄富湾,兄弟姐妹七人。他家是湾子里出了名的缺粮户,其从小跟着哥哥姐姐去附近的矿场挑石头、捡碎玻璃贴补家用。

回忆起小时候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和同伴们一起看卷角破边的小人书。”黄鑫龙说,《雷锋的故事》《董存瑞炸碉堡》《铁道游击队》的故事,让自己和小伙伴们渴望将来有一天,能够穿上军装保家卫国。

1980年秋天,黄鑫龙如愿戴上大红花,成为广西军区边防三师的一名边防军人。十万大山里的淬炼,让这位小伙子快速成长:入团、入党、当班长。

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黄鑫龙被选入国际练兵方阵,成为122人方阵队伍中的基准兵,并在国际交换俘虏时作为仪仗兵,登上《广西日报》的头版头条。

1.jpg

黄鑫龙入伍时照片。受访者 供图

1981年,黄鑫龙被特派到广西凭祥市,担任当地人民武装部的教导员。

在当年的民兵训练中,任务重且充满危险。黄鑫龙介绍,在一次实弹投掷训练中,一民兵由于泥地打滑,失手将手榴弹逆向抛出且在现场慌乱跑动。千钧一发之际,黄鑫龙一跃而起,将这位吓懵了的民兵连忙扑倒……

回到部队后,他和战友们在围歼越南武装特工时,击毙越南间谍一名,枪伤越南间谍一名,其先后在部队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获“三等功”一次并多次获连队“嘉奖”。

3.jpg

黄鑫龙介绍当年这片“不毛之地”唯一的香樟树。左乙辰 摄

在不毛之地上耕耘绿色

三年的军旅生涯,练就了黄鑫龙一身正气、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这些品质,也成为他不论是在银行工作,或是投身商海,皆能无往不利的原因之一。

此后,黄鑫龙在经营铜、铁矿贸易和远赴他乡投资房地产等方面,均有所建树,他的业务大部分也分布在安徽、江西等地。

几十年来,在外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唯有故土难离,心中那一抹乡愁始终萦绕在他的脑海中,“能为家乡做些什么?想为家乡做些什么?

2011年,事业有成的黄鑫龙被招商引资回家乡,看着眼前光秃秃的“对面山”和废弃的尾砂库,心中泛起了嘀咕:“诺大的山头,只有一棵树,怎么搞?”

要想富,先修路。随即,黄鑫龙个人出资五十多万元,扩建了入村道路。

众所周知,农业生产虽然有潜力,但投资大、见效慢、生产周期长。一些“精明”的生意人往往对此类项目望而生畏。

对此,黄鑫龙另有打算,他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他坚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4.jpg.jpg

曾经的尾砂库成为苗木基地。左乙辰 摄

之后,一口水库、两方山塘成为当地抗旱排涝、引水灌溉之源;十几万棵名贵苗木陆陆续续伫立在这片曾经的不毛之地。

这一切,都是黄鑫龙个人出资,其投资之大可想而知。当被问起:“值不值得?”

“对家乡的投资不能算回报,能够带动一些困难群众和乡亲就业和改变家乡的生态环境就行。”黄鑫龙坦言,作为党员和退役军人,始终要有一些觉悟和担当。

如今,白云村那一片曾经的工业尾矿库和荒山成为“林中山水相映成趣”的天然氧吧。

临别采访结束之际,黄鑫龙带着来访者参观了生态园里的那几棵铁树,望着朵朵花开的铁树,他说:“今年园里的铁树都开了花,连那棵母树也都开了花。有些事业只能静待花开。”

【责任编辑:王焱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