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咸丰县忠堡镇:联出新路子 鼓起钱袋子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02日10:59 来源: 恩施日报知恩客户端

周末,咸丰县忠堡镇马倌屯村游人如织,赏花、摘桃子、住民宿,一年四季不败的“花果经济”成为该村“乡村游”的“点睛之笔”。

马倌屯村草莓基地。彭信琼 摄

近年来,忠堡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围绕“联”字找路子,通过“一专多能”想法子,打出了一套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组合拳”,为乡村振兴铸造“增压发动机”,村集体得到赋能、聚才、培源、壮腰,一幅幅强村富民图在村村展现。

资产联营,实现变闲为宝

“这是一座闲置多年的村小校舍,一直没能派上用场。去年11月,我们终于把这处村集体闲置资产‘嫁’了出去。”高笋塘村党支部书记刘衡不乏幽默。

高笋塘村党支部始终将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充分激发党员和群众的内生动力。去年6月,在一次党员群众会上,有群众提出,村里每年出栏恩施黑猪1万余头,村里的小学校舍闲置多年,不如就地建一座腊肉加工厂,村集体和养殖户双向受益。

一条群众好意见,延长一条产业链。

村党支部书记刘衡找到忠堡镇党委书记孙晖汇报这一思路,孙晖不仅表示支持引进腊肉加工厂,而且提出要打造专业厂房、引进专业的老板、做好专门的产业。

终于,该村与咸丰县的腊肉生产老板吴辉签订合作协议:村里按吴辉的要求改造闲置校舍,建设清洗车间、炕房、冻库、包装车间、办公室、直播间等,吴辉的企业“拎包入驻”,每年按村集体投入总额的6%向村集体分红13.6万元。

去年11月,高笋塘村诞生的这家腊肉加工厂正式投产,开业就成“开门红”:前3个月销售收入超过800万元。

高笋塘村引进的腊肉加工厂。彭信琼 摄

资产联营,资产变资源,资源变资金,变“闲”为宝,变“现”增收。忠堡镇党委指导各村“两委”,走上一条为村集体发展的“壮腰”之路。

石门坎村将一处闲置校舍出租给一家公司用于研学活动、将35亩的蔬菜大棚出租给种植老板,两项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万元;马倌屯村盘活闲置大棚,引进8家市场主体,用于种植奶油草莓等特色水果,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超过10万元;庙梁子村利用闲置厂房入股箬叶加工厂,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

村企联建,实现借船出海

“村集体的‘壮腰工程’,就是要围绕‘联’字做文章,通过‘一专多能’谋路子。‘联’的目的是为借力、借资金、借人才、借市场、借思想,实现借鸡生蛋、借船出海。而‘一专多能’,就是让专业人做专业事,每个村因村施策,能工能工,能农则农,能商则商。”忠堡镇党委书记孙晖说。

村企联建,借企业之力,与企业共赢,高笋塘村在全镇先行先试。

忠堡大捷纪念园位于忠堡镇高笋塘村,即当年红二、六军团取得史称“忠堡大捷”战场遗址处。现在,这里属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省级国防教育基地、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最近,从恩施市、来凤县、张家界市前来缅怀先烈的人超过2000人”,高笋塘村党支部书记刘衡乐呵呵地说:“现在来的客人再多,我们都有能力接待了,去年就接待了客人超过10万人次。”

忠堡大捷纪念园接待中心。彭信琼 摄

为了给忠堡大捷纪念园做好接待配套,所在地高笋塘村投资建设了服务游客的总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接待中心,2020年正式建成,资产属于村集体。为了让专业人做专业事,实现高水平的接待能力,村里引进咸丰县大捷文化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经营,通过村企联建,这家文化公司每年给村集体交租金15万元。

高笋塘村将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旅优势的同时,还在与本地龙头企业硒粮集团合作,拟在刘家沟沿线打造特色民宿产业。“民宿取名硒粮书院,选址已完成,占地20余亩,由村集体出征地资金,由硒粮集团出资建设,打造集休闲、康养为一体的高端民宿,双方共同经营,初步约定硒粮集团每年给村集体分红12万元。”刘衡透露:“目前,村集体每年总收入超过40万元。”

同样打好村企联建这张牌,廖家堡村向县国投公司投资50万元,每年实现固定分红3万元;庙梁子村利用其优质水资源,与矿泉水生产企业硒水嘟嘟开展村企联建,每年分红1.2万元;石门坎村引进2位外地企业,盘活两座生产方解石的矿山,每年为村集体增收8万元,如今石门坎村集体每年收入达15万元。

抱团联手,实现共赢发展

多村抱团,联园共建,兄弟共赢,忠堡镇一批产业相通的村从“单打独斗”走向“联营发展”。

忠堡工业园,一望无边的光伏板熠熠生辉。这座光伏电站不仅在为电网输送源源不断的电力,也在为马倌屯等三个村集体输送源源不断的财力。

这座光伏发电站总装机峰值功率为600千瓦,分属黄木坨村、马倌屯村、庙梁子村,每个村各200千瓦,集中安装在忠堡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屋顶,年发电量为60万千瓦时左右。发电站采用“统购统销”的运营模式,所发电量全额上网,电站每年一共为三个村级集体经济平均增收18万元。

“如果是每个村单独建光伏电站,每个村都没有合适的地方,而且很分散,不利于统一规划,也不利于运营管理,通过兄弟村联手,易地建设,实现不同村项目共建、资源共用、利益共享、多方共赢。”庙梁子村委副主任祝威说。

黄木坨村,500亩油菜花正在怒放成座座“金山”,套种其间的油茶一垄一垄的望不到头:“从去年开始,油茶开始挂果了,茶农和村集体也从去年开始受益。”县住建局驻村第一书记念云介绍。

黄木坨、马倌屯两个个村曾得到杭州市余杭区捐赠的一条油茶生产线,“两兄弟”一合计,就让这条生产线租给硒粮集团,硒粮集团用这条生产线生产油茶,分别给两个村集体付租金。其中庙梁子村已发展油茶1000余亩,去年硒粮集团给该村集体付租金6万元。

兄弟村抱团建设光伏电站,让阳光变“金光”,让茶山变“金山”。与此同时,细皮沟村、庙梁子村、石门坎村、黄木坨村抱团发展箬叶产业,总面积超6000亩,让这片神奇的叶子变“金叶”。

忠堡镇箬叶基地总面积超6000亩。 彭信琼 摄

“村集体发展了100亩箬叶种苗,每年可以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以上。”石门坎村党支部书记陈春艳说。

眼下,高笋塘村、马倌屯村、庙梁子村正联手整合资金,在马倌屯村建设“星空民宿”项目,建成后预计可为3个村集体每年带来收益10余万元。(彭信琼、杨文杰 杨婕妤)

【责任编辑:曹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