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王焱尧 通讯员邹怡然)芦洲村“娘子军”远近闻名,无论是抗洪抢险,还是乡村振兴,她们不惧风雨,冲锋在前。在她们的直接参与下,芦洲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的精神面貌也得到极大提升。
更为可喜的是,村里两名“90后”女性,也加入到志愿服务团队,积极参与村级公益事务。
组织村妇女开展手工培训。通讯员 供图
不惧风雨,防汛抗洪冲锋在前
芦洲村位于长江边316国道和武九铁路之间,全村户籍人口2026人,其中妇女867人。
2019年,为发挥留守妇女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芦洲村成立了巾帼红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关爱留守老人、参与防汛抗洪、宣传垃圾分类、入户走访特殊人群等活动。
转移群众。通讯员 供图
芦洲村现有耕地1800多亩,大部耕地位于长江江堤之外。梅雨季节,常遭洪涝侵袭。由于地理环境缘故发展受限,村里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留守妇女较多。
“芦洲村距离鄂州城区,只有10分钟车程,村里大部分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后,包括防汛抗洪等急难险重的工作,都由女同志完成。”芦洲村村支书郑三桃说,他们村的妇女能胜半边天。
转移群众。通讯员 供图
郑三桃说,一组洲头湾现有49户村民,是鄂州市唯一一个住在长江堤坝之外的村湾。2020年长江超出警戒水位,巾帼红志愿服务队24小时不休参与抢险,直到116位村民被成功转移。
芦洲村妇联主席柯爱云是湖北省三八红旗手。她介绍,2020年7月6日,持续暴雨严重威胁洲头湾。接到指令后,她带领200多名妇女,紧急将116名村民紧急转移至集中安置点。
柯爱云回忆,事发紧急,村里妇女肩挑背扛,将洲头湾49户村民家中重要物资全部搬至2楼。两台中巴车往返跑了5次,将村民10车生活物资全部搬至集中安置点。
一位老人故土难舍,不愿离家,柯爱云反复做其思想工作,最终老人同意撤离。晚上12点钟,部分村民家中积水超过1米。为防止村民私返回家,她带着几名妇女,在洲头湾口值守。
参与最美庭院打造志愿服务活动。通讯员 供图
带头示范,一轮皓月漫天繁星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2019年,芦洲村打造“市级示范儿童之家”,这为全村妇女儿童提供了学习活动的场所。虽然阵地简陋,但让她们第一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同年,芦洲村巾帼红志愿服务队成立。
秦爱平是一组小组长,也是巾帼红志愿者。2023年5月,洲头湾100多亩林地需要复耕。刚刚做完手术的秦爱平来回奔波,做群众思想工作。半个月之内,100亩土地完成复耕。
最美家庭表彰。通讯员 供图
今年26岁的江西姑娘夏凤,2018年嫁到临江乡芦洲村郑家湾肖强家。婆婆身患重疾,起居饮食需要人照料,老公常年在外务工,夏凤主动挑起了照顾老人、养育儿女的重担。
2019年开始,夏凤就参加了巾帼红志愿服务队,她跟其她志愿者一起,结对帮助残疾儿童,定期上门为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她还帮助残疾儿童办理居住证、残疾证。
邻居徐少群看到夏凤悉心照顾婆婆,数年如一日,在村里评选“最美媳妇”的时候,便主动推荐夏凤。“她给婆婆梳头洗头、端屎端尿、穿衣收拾、做饭喂饭,不是一天两天做做样子。”
组织村妇女开展手工培训。通讯员 供图
90后志愿者陈敏,是村妇联支委。婚后,老公外出务工,她在家里带孩子。闲暇之余,她发挥自身特长,组织全村妇女开展丝网花、珠花手工培训,提升妇女就业技能。
在最美庭院打造过程中,5组村民李群英,9组村民王孝兰发动群众,整治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在两位志愿者带动下,芦洲村打造了一条长达200米的最美庭院示范带。
近年来,芦洲村巾帼红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她”力量,开展关心孤寡老人、关爱留守儿童、帮助残疾人等志愿服务活动,5年多时间的工作,登记在册的志愿者由15人增至36人。
志愿者走进幼儿园。通讯员 供图
据统计,2023年,巾帼红志愿服务队共计服务2000余人次,人均服务时长达300多个小时,带动全村200多名妇女从事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全村形成邻里守望相助的社会氛围。
“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动员和激励广大村民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芦洲村劲吹文明乡风。”郑三桃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