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滚动播报

从“百树园”到柏树园 孝南朋兴这个村打好人居环境翻身仗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10日19:21 来源:

.

.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通讯员 殷文畅、徐景宜

“太好了,这条土路修好了,以后孩子们过年过节开车回来也方便了。”

7月8日一大早,在朋兴乡朋兴村的柏树园通湾路上,几台挖掘机正在铺好石子的土路上进行道路硬化,路两侧的村民都早早地从家里出来,在门口围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难掩激动。

朋兴村党支部书记王志水和村两委成员在挖掘机旁边,一路跟着走。王志水说:“这路一硬化,立马效果就出来了!大伙儿天天念叨的这条路大变样了!”

柏树园道路硬化施工

柏树园这条土路的硬化只是朋兴村如火如荼开展乡村振兴“三年行动”的一个缩影。两个月前的柏树园,房前屋后杂草杂树丛生、卫生死角垃圾堆积成山、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村内主要道路未硬化,天朗气清则车走黄土漫天,阴雨连绵则人过泥浆四溅,与同村正在进行和美乡村片区建设的上下程湾、上魏湾等基础条件较好的湾截然不同,“没钱”、“没人”“没法子”,是一个典型的环境卫生薄弱湾,原本的“柏树园”也被群众戏称为杂树丛生的“百树园”。

“以往开展的人居环境整治中,一些条件较差的村湾推进力度相对不大,与先进村相比,村民存在一种失落感。而这次全乡范围内开展的“三年行动”,覆盖面之广、行动力之深是前所未有的,对全乡170个村湾按照基础版、标准版、示范版进行分类提升,以往一些环境基础较差的村居,通过这次行动,扭转落后思想,从基础最差、群众需求最强烈、农民自己动手能干的地方做起,着力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乡里也会对排名靠前的村湾给予资金和项目配比奖励。”朋兴乡副书记张雄说道。

自“三年行动”开展以来,朋兴村下定决心利用好政策,加强党建统领,调动群众参与,引流社会资源,打好薄弱湾人居环境翻身仗。

怎么解决“没方法”——书记带头,党建引领,自上而下带着干            

柏树园一共有69户383人,30多户常住人口里大多都是老人。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缺乏卫生意识,家里的垃圾出门就倒,房前屋后谁占着地方谁就乱堆乱放,做饭洗衣的水就直接泼门口,为了改变群众不良的卫生习惯,王志水带着村“两委”班子,联合推选出来的2名党员中心户长,成立督查小组,联户包湾带着干。抓住群众渴望改变村湾现状的心理,通过召开“拉呱式板凳会”宣传共同缔造理念,为群众普及政策红利,分析人居环境的意义,动员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建设中来。出人意料的是,在5月6日第一次板凳会上,群众对改造村湾旧貌就表现出非常高的积极性。观念一变天地宽,于是,村两委趁热打铁连开3场板凳会,将主动权交给群众,由村民自己商议村湾怎么建,整个规划中的道路、管网、路灯等项目如何实施、布局均由村民共同商议敲定。

板凳会征集意见

为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每月还开展“党建引领新征程、人居环境新风尚”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做先锋,推行“村、片、组、户”四级网格化管理,落实干部包湾、党员联户、专管员日巡查制度,确保村庄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专人抓、专人管。

怎么解决“没人干”——乡贤助力,信用积分,“没人干”变“抢着干”            

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中,不少党员、乡贤在村党支部的组织下积极参与,发挥了良好的“领头雁”作用,带领村民积极投身人居环境整治活动。

今年53岁的李咏平,现任柏树园理事会理事长,是村干部李启山的父亲,同时也是一位包工头。在5月初得知村里要搞建设时,他第一个报名参加协助村两委做工作。他说:“湾上的路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这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理事长我要带头干,要提升我们湾里的整体面貌,改变落后的局面。”平整土地,清理垃圾,协调施工……在每天的整治劳动中,李咏平每天都是来的最早,走的最晚,哪里需要他,就出现在哪里。理事会成员李小春,放下外地工作特地赶回湾里帮助建设协调,临走之际还特地捐出一万元建设后备资金。看到乡贤、党员们每天忙前忙后,村民们深受感染,同时也被他们这样奉献的精神感动着,都为这样的好榜样竖出大拇指。

乡贤李咏平协调施工

为了更好激励群众参与,村里还探索出以信用积分挂钩人居环境考核构建的奖励机制。村里依据《人居环境考核管理办法》进行信用积分考核,这些积分不仅关乎荣誉,还与村里的福利发放等挂钩,计入信用档案,还通过返还卫生费等措施,将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与村民经济利益挂钩。“以前大喇叭天天喊大家不要乱扔乱倒,现在不用多说,大家都想方设法为村庄美化添助力,生怕自家被落下。”王书记介绍。党员、干部、村民齐上阵,先后有500多人参与到了劳动中,拆除杂屋8家200 ㎡、旱厕9座40㎡、坎除杂树 1500余棵、房前屋后空闲地整治约10000㎡……一串串数字代表着环境整治的成果,村湾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也逐步走向正轨和良性循环。

村民自发拆旧清杂

村民自发清理新装的健身器材

怎么解决“没钱干”——村民众筹,企业帮扶,多方聚力绘画卷            

“搞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等上级政策、靠村集体经济、要支持项目不可能完全解决问题,这时候人居环境整治公益基金就帮上了大忙。”如何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不足问题,一直是乡、村两级的“心头病”。 为了破解难题,朋兴村发起创新实践,成立了柏树园人居环境整治公益基金会,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来,形成以村级自筹、发动乡贤、社会捐赠的形式,大力整合相关项目资金,以基金会的形式统筹安排,优先用于解决群众最亟需处理的环境问题。 截至目前累计筹资11.5万元。“基金会的钱,都是群众支持家乡建设的一片心意,基本家家户户有捐赠,每一分钱都得用在‘刀刃上’,每一分钱的出入,都要有个‘明白账’。”基金会账目由理事会成员管理并进行公开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实现人居环境整治基金专款专用。

捐款公示

除了村民筹资外,柏树园的项目建设用工全部来自本湾村民,每天都有10余名村民参与建设,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预计可节省30%建设成本。此外,朋兴村通过“村企共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思路,依托辖区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广的优势,还与农商行朋兴支行进行村企共建,帮助推进环境治理工作。

本湾村民进行管网施工

从杂树丛生到土地平整,从垃圾遍地到日产日清,原本环境基础较差的柏树园,从5月6日召开第一场板凳动员会开始,短短两个月里成功“逆袭”,打了一场漂亮的人居环境翻身仗,目前道路硬化、雨污管网、健身广场等基础设施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柏树园的“改头换面”,仅仅是朋兴乡大力开展乡村振兴“三年行动”大蓝图下所呈现出来的“冰山一角”。华光村黄土坡创新“谁先筹 谁先建”村湾评比机制,长风村官胡家巷激活荒地打造农业基地……一个个村湾正在从“一时美”变为“持久美”和“处处美”,目之所及,都是村融景中,景在村中的新农村、新景象。

【责任编辑:左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