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家庭农场说致富 听取蛙声一片”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12日23:19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钱黄茜子、刘玉池、齐峰、李顺杰)7月7日,宣恩县高罗镇团结村宝发黑斑蛙养殖家庭农场里,驻村工作队员正在帮忙收获黑斑蛙,准备销往重庆一家批发市场。养殖基地负责人罗贵生介绍:“黑斑蛙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营养丰富,肉质鲜美,深受美食爱好者喜爱。如今市场行情好,每公斤价格在50元左右。”

2012年,罗贵生随务工潮前往沿海地区发展,通过努力,有了一定积蓄。

2015年,罗贵生双亲患病,无奈辞职回家照顾父母。闲暇之余,罗贵生听说黑斑蛙养殖价值高、前景好,“我们村山清水秀,原生态养殖大方向不会错的”。于是,罗贵生开启了他的黑斑蛙养殖之路。

创业之初,由于没有养殖经验,加上天气等原因,黑斑蛙成活率低、产量不高,这让罗贵生吃了不少亏。面对周围人的质疑,罗贵生没有气馁,认真复盘。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罗贵生这么想,更是这么做的。没有技术,他自费到宜昌、荆州拜师学习。经过刻苦钻研,他逐渐掌握核心技术,并开始实施“稻蛙共生”的新型种养模式。

宣恩县林业局、县交通运输局驻村工作队、团结村“两委”以及高罗镇政府干部积极帮助宝发黑斑蛙养殖家庭农场申办特种养殖证照,多方宣传惠企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资金周转最困难的时期,是高罗镇政府干部帮我申请到了小额担保贷款、创业贷款才渡过难关。”罗贵生感激地说。

夏日的午后,阳光洒在宝发黑斑蛙养殖家庭农场,一块块被精心围网的水田里,黑斑蛙欢快地跳跃着,鸣叫声此起彼伏,构成了一曲生动的田园交响乐。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罗贵生忙碌地给这些“绿色使者”投喂饲料,脸上洋溢着满足与自豪的笑容。

“每年清明前后,我们就开始下苗放卵块。大约20天后,小蛙苗就会破壳而出。”罗贵生边干活边介绍道,“等到黑斑蛙开始长脚的时候,我们就会把水稻秧苗插下去,实现‘稻蛙共生’。这样一来,一亩田不仅能产出约1750公斤黑斑蛙,还能收获300公斤左右的水稻,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如今,罗贵生的黑斑蛙养殖家庭农场已经初具规模,累计投入60万元,养殖面积达23亩,年产值达300万元。

这不仅让荒地焕发了新生,还为村民们提供了就业机会,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黑斑蛙养殖让村里的荒地得到了有效利用,村民们在基地务工也有了稳定的收入,真是一举两得。”正在基地劳作的村民彭桃云笑着说道。

“稻蛙共生”的种养模式不仅生态环保,而且经济效益显著。黑斑蛙的养殖成本低、方式简单、病害少、管理容易,综合风险较小。同时,稻田里的水稻因黑斑蛙的存在而无需施肥和打农药,既节省了成本,又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黑斑蛙的排泄物更是天然的有机肥,能够提升土壤肥力,形成了良性循环。

自2018年起,罗贵生便尝到了这一模式的甜头,通过发展特色养殖逐渐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今年,他的家庭农场更是荣获了高罗镇唯一的“宣恩县县级示范农场”称号。

罗贵生的成功吸引了周边乡镇的养殖户前来参观学习。他们纷纷表示,罗贵生的黑斑蛙养殖项目不仅技术成熟、管理规范,而且市场前景广阔,非常值得借鉴和推广。截至目前,已有80余人次前来学习交流。

面对未来的发展,罗贵生信心满满。“明年我们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并为有养殖意向的村民免费提供技术帮助,帮助他们规避风险,实现共同致富。”他说,“我希望能够带领更多的父老乡亲走上绿色、生态、高效的致富之路。”

夜幕降临,大山深处蛙声一片。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罗贵生和乡亲们正共同努力实现富裕梦想。

【责任编辑:曹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