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孝南区陡岗镇附近各村湾的乡间小道上,总能看到一位骑着一辆电动代步车的大叔,每天从日出到日落,数十年如一日,周而复始地前往老乡家中帮忙修理电器。其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若不仔细观察,不会发现他是一位高位截瘫的残疾人。
池汉桥骑着电动代步车出行。
当记者见到这位大叔时,他正骑着车在村里遛弯儿,与邻居唠家常,看是否有小电器需要修理。在接受采访时说:“残疾不可怕,可怕的是意志消沉。我现在给大家修理电器,能自己出去转一转,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开阔了视野,也愉悦了自己的心情,何乐而不为呢?”
这位大叔在2024年被树选为第二季度“孝感好人”,他叫池汉桥,今年59岁,26岁那年出意外导致残疾,从一个正常健康的人,转变为一个一级残疾人,当时自己和家里人都无法接受,曾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
池汉桥笑对生活,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每天躺在床上,如同坐牢一般!”在那些无法入睡的深夜里,他独自挣扎着。但思来想去,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不如自己再换个方式过日子。于是,他在家人的照料下,慢慢调整心态,调理好自己的身体,开始探索适合他的新生活。
为了能“下地行走”,他想方设法与自己的手摇轮椅相互磨合,常常将胳膊磨出淤青、手磨出血,一次又一次摔倒后再爬起,他都咬牙坚持着,始终朝着在生活上做到自力更生、不给家人添麻烦的目标反复努力。
灵活使用电动代步车。
“没有过不去的坎儿,遇到了就迈过去!”在得知有与他有相同经历的残疾人消沉时,就主动与他们交朋友,为他们购买医疗用品及药品等,交流康复经验和如何自理,鼓励他们要阳光、开心地生活,先后帮助20多位瘫痪肢残人走出阴霾,有些还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
池汉桥在村民家中免费磨菜刀。
2000年,在当地残联的惠残帮扶下,池汉桥开始学习家电维修技术。熟练掌握维修技术后,2004年,池汉桥就把手摇轮椅改造成一辆电动代步车,以陡岗镇为中心,逐渐延伸至周围四个乡镇,骑车上门为乡亲们修理家电。
在这二十多年里,他被雨淋过、骑车摔过、在半路上车子没电或出现故障过,皮肤也晒得黝黑,只要身上不长褥疮,每天都在路上。
在街上修理电器。
“只要一个电话,我就过去。一天大概能修5~10件。”靠着好手艺,越来越多的村民找他修理电器,对贫困、孤寡老人均免费修理,大部分时候都不收钱,只有换零件时才适当收取。池汉桥的热心感染着周边村民,附近商户店主特意在店门口摆放了桌子,方便村民找他维修。
村民打电话请池汉桥帮忙。
除维修家电外,池汉桥还加入孝感市义工联合会,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成为一名“轮椅志愿者”,给大家免费维修电风扇、电饭煲和磨菜刀等。因出行不太方便,为了不给他人增加麻烦,参加志愿活动时,他每次都早早骑车来到现场。
收拾工具准备出发。
孝感市义工联合会秘书处专职人员李芬芬说,他骑车在路上都要花一两个小时,一些临时决定的活动,不管有多远,他也会赶过来,风雨无阻。
在一次志愿活动中,他所在的摊位前人满为患,只见他接过刀具,先刀头后刀尾,一压一拉,洒水降温,如此反复,动作干净利落,原本锈钝的刀具重新变得锋利光亮。他娴熟的技艺引来不少人围观,居民络绎不绝,直至活动结束仍有人将家里的刀具送来打磨。
参加志愿活动。
“还能为社会出一份力,自己能够做点事,感觉蛮欣慰的。”二十年多来,他几乎每天都在路上,志愿服务记录已超过一万余小时。
“我不是一个人在努力,我们有一群人。”在经受了比普通人更多的痛苦和磨难之后,这群用行动证明自己不是“残疾人”的残疾人,在互帮互助和帮助他人中汲取力量,以微笑面对生活。
在今年的志愿服务现场他自豪地说:“每个人都发扬雷锋精神,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心他人、关爱社会,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策划:左砚文 杨卫群
统筹:杨卓玉 张倩倩
制作:杨卓玉 吴伟林 许和燕
出品:孝感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荆楚网孝感编辑中心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