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邵贞溪、付瑞勇、徐德亮)“一审收案量同比下降6%,495起矛盾纠纷在诉前划上句号。”打开巴东县人民法院2023年民商事案件诉前调解成绩单,一串串数据,有力印证了诉源治理模式下诉调对接的功效。
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湖北省巴东县巧用“中医之术”根植基层治理,依托县综治中心,探索实行诉调、访调、第三方人民调解“三调对接”多元解纷机制,打造“矛盾化解在萌芽、纠纷调解在基层”的一体化、一站式平台,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笔触落到一线,共绘善治路上的新“枫”景。
“早”字当头 诉调对接化干戈
“不打官司就把我们的忧‘薪’化解了,省钱、省时还省心,真是太感谢了。”近日,一起涉及劳务工资纠纷化解接近尾声,60余名农民工感叹:诉调对接撑了腰,忧“薪”转变成安心。
这段“讨薪记”要从2022年底说起。武汉市一家装修公司在巴东承接实施一项目,与业主在施工质量不达标上产生纠纷,双方陷入僵局,致使工人工资无法兑现。
县人民法院立案庭接到立案材料,经认真审查,认为该案涉案人数众多,为化解双方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便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将该案推送至巴东县总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召集工会、人社、法院、承包方、业主等,坐在一起直面焦点、破解难点,达成按期保量支付工资的协议。
“早”字当头,让矛盾“不过夜”、纠纷不升级,依托于入驻县综治中心的巴东县第三方联合调解委员会、巴东县总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和由巴东县人民法院立案庭派驻的三个速裁法官团队,建立一套案件从“甄别分流、组织调解、协议履行及司法确认”的闭环机制。
同时,充分运用“诉前调解+司法确认”一体化解纷模式,对纠纷进行委派调解、对简易案件进行繁简分流,实行小事速调、大事细调、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的工作法,阻断矛盾纠纷再发酵、升温,真正将矛盾纠纷止于诉前、化解在萌芽状态。
据介绍,诉调对接实行“线上+线下”双线联动,若诉前案件调解时双方当事人身处异地,且矛盾冲突焦点明确,当事人和诉调对接中心工作人员可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屏对屏”,在线找症结、解心结,实现调解过程快捷、结果高效;对于纷繁复杂的纠纷可实行面对面调解模式,当面消除隔阂、握手言和。
黄在军是“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他用诉调对接之手明断家务事、解开千家结。“案件甄别分流到组织调解、协议履行环环相扣,在调解优先、诉讼兜底的原则下,既减轻了法院的工作压力,也提高了矛盾化解率,有效释放前端化解‘治未病’的效应。”黄在军简要概括“诉调对接”之义。
案结事了 访调对接纾民怨
“你们站在中间立场为我们分析对错、查找得失,从背靠背到面对面,重启了我们的婚姻家庭生活。”在县综治中心访调对接中心,县内某乡镇一对即将劳燕分飞的夫妻重归于好,称赞“访调对接帮了大忙!”
之前,这对夫妻在离与不离的观念对立中纠葛不休,经当事人双方单位和信访部门联合调解,一直未果,双方寄希望于第三方调解“讨公道”。在访调对接中心,夫妻俩和人民调解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敞开心扉、抛出困惑,在“信访”到“信任”的心理转变中,卸下情感包袱。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如何将群众的矛盾焦点、难点、堵点等层层破壳突围、再现正义光芒?县综治中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信访+人民调解”访调对接平台,实行信访接待大厅、访调对接中心无缝衔接、一体推进,释放信访调解“1+1>2”的合力效应。
在访调对接中心,人民调解员深耕积案化解和新案调解一线,针对土地争议、商事纠纷、合同违约等大小事,在初信初访事项优先调解的指南针下,由信访部门甄别梳理、建立台账,经“访调对接移送”渠道,与访调对接中心进行联合接待、联合调处,让初访矛盾就地解决,信访问题从转办基层办理转向直接协调处理。
数据显示,全县信访积案在访调对接加持下,转办积案化解率90%以上,实现积案“清仓见底”、新案“堵源截流”,让公平正义的法治之光普照山乡大地。
群防群治 第三方人民调解促和谐
“尺子量得准、卡得严,结果有理有据,我服!”一对邻居在厘清房屋界限上动起干戈,当人民调解员将物证摆在眼前,俩人从分歧走向理解。
这个“物证”是调解员用双手“刨”来的。原来两家房屋中间有一家土瓦房,因年久失修垮塌,中间界线掩埋在泥土中。调解员深入现场查看,当事人清除20余方土石,清晰的界线浮于眼前,邻里俩感叹:调解员用事实说话,值得信赖!
在“身边人巧解身边事儿”的实践逻辑下,县综治中心引入第三方人民调解模式,吸纳老党员、热心群众、退休人员、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等加入调解团队,借助专业优势、群众基础、个人威信等,开展专业化、个性化的人民调解、行业调解,把情、理、法说到群众心坎上,解开心中千千结。
“把群众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来办,和群众共情共鸣,矛盾纠纷才会迎刃而解。”退休法官谭文芳是第三方人民调解团队中的一员,她甘当矛盾 “解铃人”,让和谐之声叩响在群众耳畔。
目前,第三方调解中心有11名工作人员,他们用耳朵倾听、双眼探析、脚步丈量“三步法”,将邻里纠纷、婆媳矛盾等问题从“雨”转“晴”,在排查、预防和化解连环动作下,构筑起一道群防群治的坚固长城。
“三调对接”沐春风,峡江处处好“枫”景。俯瞰八百里巴东山川,一座善治之城正向阳而生、追光成长。“群众呼声在哪里,调解落脚就在哪里,我们将持续深化‘三调对接’的形式和载体,实行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横向、纵向联动,构建优势互补、有机协调、互通互动的矛盾纠纷调解体系,将综治中心打造成调处矛盾的集散地和终点站。”中共巴东县委政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