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东湖观舆丨“山寨名人”“窥视路人”直播不能无底线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20日18:36 来源:

.

d34c1cd29231334727158502a4a8c84e.jpg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舆情分析师 宋司琦

在“全民直播”的浪潮中,人人皆有可能成为聚光灯下的主角。然而,这股潮流之下也暗流涌动,部分直播间里“山寨名人”肆意恶搞、步履匆匆的路人不知情被直播等种种乱象,不仅严重侵犯了个体的权益与尊严,更侵蚀了健康的网络生态。

名人和路人都成了无底线直播的调侃对象

山寨名人在侵权边缘疯狂试探。流量是直播经济的根本,众多直播主播为了获取流量绞尽脑汁,而有一类人天生长着一张“明星脸”,获取流量如同探囊取物,如“这英”模仿那英、“粥饼伦”模仿周杰伦,还有一众“小颂文”“小张译”“狂飙婷”等。云南一男子受“粉丝”指点,剃光头、手持篮球、穿着24号球衣模仿已故篮球明星科比,无需开口就获得数万点赞,被称为“科比先天圣体”。除此之外,还有人模仿知名企业家,如“雷民”模仿小米雷军、“周鸿二”模仿360周鸿祎。甚至部分网红走红后,也拥有了自己的模仿者,如“暴躁小鹏哥”模仿“疯狂小杨哥”。最近,“山寨”的风吹向了严肃的学术界,而模仿的技术则更加抽象,无需“先天圣体”,只需要一张纸质面具,就可以让“或斤”跳舞、“狙里夫人”玩狙击枪、“艾因斯旦”跳青海摇,被调侃为“类人群星闪耀时”。在众多主播因为模仿名人赚得盆满钵满时,舆论质疑模仿的底线在哪里,娱乐一旦超过了底线,便是在违法边缘试探。

忙碌上班族成为“被直播”景观。“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步履匆匆的上班族怎么也不会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成为网络直播中的一道“风景线”。近日,深圳地铁岗厦北站多位主播架着机器在地铁站内外直播,直播内容则是上班族的早、晚高峰画面,而且都没有打码处理,不少网友直言,感到“超级被冒犯”。而且这些直播间里还有观众对来往的行人品头论足、指指点点,“他们怎么都不开心似的”“满脸的怨气”“看到一个好看的小姐姐”等。深圳地铁目前已回应称,今后将加强管理,保障乘客权益。在公共场所“被直播”不仅出现在地铁站,还出现在街头、店铺。直播给了人们充分展示生活的平台,但无处不在的镜头也在野蛮地“入侵”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的隐私权、肖像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犯,而且由于人们“被直播”时的无意识,在何时被拍、在何处被拍、被谁所拍、在哪里直播等都造成了取证困难,维权可能性较低,这也是部分主播敢明目张胆架机器的原因。

围观群体心理剖析及治理建议

猎奇心理追求娱乐至上。无论是大众媒体时期,还是现在的短视频平台,模仿名人很大程度上是迎合了观众的猎奇心理。名人本身就具有高度的关注度和话题性,当主播在能够即时互动的直播中模仿名人时,观众会立即被这种熟悉而又略带新奇的元素所吸引,想要看看主播是如何诠释和再现名人形象。特别是随着直播内容同质化,中规中矩的模仿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一些主播便通过各式各样的“玩梗”“整活”来持续博取眼球,但过程中不乏对名人隐私、缺陷乃至不幸的戏谑与消费,也悄然间导致名人形象被侵蚀、被娱乐化、污名化,将原本应被尊重与学习的精神品质,转化为茶余饭后的笑料,甚至可能误导年轻观众的价值取向。如有的“山寨名人”主播提起霍金,竟然是“物理不能让霍金站起来,但理物(礼物)却可以让‘或斤’站起来”;提起科比,不再是在“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努力练球,而是在“凌晨四点的直播间”表演肘击。

网民的猎奇心态较难消散,相关各方更应聚焦于构建健康的网络环境。通过深入法理层面的探讨,针对模仿名人等网络行为中的法律模糊地带进行剖析,填补相关侵权法律的空白,不仅能为网络平台明确监管职责与边界,确保监管措施有的放矢,还能有效引导模仿者及广大网民树立法律意识,认识到在追求娱乐与创意的同时,必须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模仿名人应该有边界有底线。

窥视他人获得心理特权。从心理学层面,窥视他人不是一个负面词语,一些网友源于积极探求环境的需要,会对周围未知的、神秘莫测的事物心驰神往。在现实生活中,窥视他人需要低调的、有边界的,如果被发现很容易因侵犯别人的隐私而受到惩罚,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窥视他人逐渐不易被察觉,更不容易被惩罚。从那些直播上班族挤地铁的画面来看,直播机位大多处于高位,向下拍摄行色匆匆的乘客,这种视角给人能够俯视芸芸众生的感受,再加上被拍者不知情,表现出来的状态是最真实最直观的,如真人秀一般的设定满足了直播间观众这种隐秘的窥私欲。同时,直播间的互动评论也变相给予了观众随意评价他人的权力,在直播间里对他人生活指指点点、随意猜测,却不会被当事人知晓、怪罪和问责,这种不用暴露个人就能高高在上“点评”他人的形式,让一些网友获得了心理特权和惩罚豁免,仿佛自己能够掌握一切。

窥视他人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无法要求每个人都具有较高的道德自觉,但其必须受到道德和法律的约束,确保行为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同时,应将治理重点放在强化媒介监管上。特别是直播间、短视频等平台,严格实施审查流程,对任何未经当事人明确同意的直播行为,一律判定违规并立即停播。此外,要加大对公共场所直播活动的限制,明确界限,防止无差别、无责任的窥视行为泛滥。通过外界约束与控制,维护公众的隐私权与合法权益,促进网络空间与公共领域文明有序发展。

专题 东湖观舆

【责任编辑:卢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