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丨吕鉴蕾
通讯员丨黄旺宣、魏永伙、李俊、李傲 采写报道
“吕记者,我已经到约定地点了。”
快到了中午约定采访时间,57岁的阳新老兵朱俊打来电话友情提醒。
朱俊近照。受访者 供图
见面简单寒暄后,记者发现,眼前的这位老兵,除了时间观念强,而且言行举止清爽干练。“退伍这么多年,我始终以一个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朱俊爽朗道。
马背上的朱俊。受访者 供图
第一个战场:“仗好打、苦难吃”
1986年11月,循着父辈的足迹,朱俊参军入伍。
“到了第二年4月,我们这些新兵就离开了天津驻地,奔赴西南前线。”朱俊回忆道。
对于战场上的记忆,他用了六个字来形容——“仗好打、苦难吃”。为什么会这么说?
“这些痛苦的经历,只有亲身体验过才可能理解。”朱俊进一步解释,首先是气候不好适应。那里高温多雨,多山多林,一天中甚至会出现四个季节。对于长期生活在北方的士兵而言,窝在闷热潮湿的猫耳洞里,无异于一种煎熬。
除了永远不会干燥的空气之外,猫耳洞里还有两样东西必不可少,那就是蚊子和老鼠,“三个蚊子一盘菜,十只老鼠一麻袋”,每每回忆起这些,都无异于一场噩梦。
更大的苦头还在后面。因双方不断开枪开炮,还有大量地雷阻碍,导致后方供给常常运不上来。
这时候,战士们只能吃压缩干粮、喝浑浊的雨水。有时候为了润润嗓子,夜里战士们把雨衣放在外面,第二天舔舔上面的露水,嗓子会好很多。
“当了4年兵,这是我人生中最深刻的一段经历。”朱俊说,“我不是英雄,只是刚好遇上了国家需要,换作其他人都会这么做。相较于那些牺牲和负伤的战友,我们这些人是幸运儿。”
朱俊保存的立功受奖证书和优秀战士证书。吕鉴蕾 摄
第二个战场:“当兵的,好样的”
到了2015年,年近半百的朱俊,开始奔赴脱贫攻坚新战场。
身为扶贫工作队队长和驻村第一书记,朱俊和队员们经过前期调研走访发现,群众主要有两个期盼:一是低保户评定感觉不公平,希望能更公开公平;二是部分真正有慢性病的村民没有享受到优惠政策。
“我是扶贫干部,也是退役军人,老百姓盼的就是我要做的,关键时刻就是要敢担当。”朱俊介绍,于是他组织干部群众召开听证会,充分发扬民主,开始重新评定。
听证会现场分为候选区和评委区,评委由全村党员、组长、群众代表、低保申请户代表参加,听证会采取困难户自我介绍家庭生活状况和无记名民主投票方式,从几十户低保申请户中评选出真正需要帮助的困难户。
“听证会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及动态管理的原则,对申请低保家庭的基本生活情况、收入情况、家庭财产情况进行民主评议,从而让真正困难家庭能够享受到低保待遇。”朱俊回忆道。
慢性病优惠政策享受,也采取类似方法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这也一下子刹住了村里的不正之风,赢得了大部分村民和信任和支持。现在,当地的村民一提起朱俊总会竖起大拇指说一句:“当兵的,好样的!”
回想起过往的这些经历,朱俊说,自己不是英雄,只是一直用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哪个岗位上就要完成什么事,这也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在他看来,军人的标准就是“正直、善良、敢担当”。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