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鄂东新闻

致敬英雄丨张晨光:昔日红军连“兵王”,投身防艾一线14年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22日18:09 来源: 荆楚网 ​

致敬英雄通栏.png

记   者丨左乙辰

通讯员丨黄旺宣 卫学平 陈帅 采写报道

在吐鲁番,他是战友们眼中的“兵王”;在地方,他是病友们口中的“大哥”。

14年来,在大冶市防艾办这个岗位上,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不胜酒力的张晨光总会被病友们劝进“半杯酒”,对他诉说生命中的不幸,以及遇上他的“有幸”。

1.jpg

张晨光近照。左乙辰 摄

入伍获“兵王”之名

“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这句话,让原本是大冶市皇宫酒厂(现劲牌公司)正式员工的张晨光毅然走上了军旅生涯。

7月19日,在大冶市防艾办,“三年艰辛的军旅生涯,换来一辈子的无悔。值得!”张晨光谈及当年选择参军的初衷仍然感慨万分。

张晨光介绍,其当年所在部队为全军唯一保留“红军师”之名的部队,其所在连队的4连亦为“红军连”,连队宗旨为:用红军精神建连育人。

1996年,入伍之初,刚下连队的张晨光被4连的光辉历史所震撼,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自己所在连队是新兵们眼中的“魔鬼”连队,也是大家心中无尽的向往。

“当年是别的连队还没起床,我们已经‘五公里’回来了。”张晨光介绍,别的连队已经入睡,他们是加训“100个俯卧撑、100个下蹲、100个仰卧起坐。”

“红军连”的训练强度之大,让张晨光至今记忆犹新:“每天想到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多睡一个小时。”

高强度的军事训练,让张晨光的军事技能得到不断提升,身体素质也达到巅峰。1997年,张晨光第一次代表连队参加全团“尖子兵”比武,便获得全团“军事五项”全团第12名的成绩。

1998年,张晨光荣获单兵综合演练全团第一名,俗称“兵王”。也因此,被上级推荐入党,并在当年年底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标兵班长。

纵有对军营无尽的眷念,也有对母亲的万分不舍。1999年,正值张晨光提干之际,家中的信息传来,母亲病了。带着万般不舍,张晨光代表全团退伍老兵向军旗告别。

2.jpg

张晨光在部队。受访者 供图

退役勇挑防艾重担

退役后,张晨光返乡后被安置在大冶市陈贵镇卫生院,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

“这一次的战场跨度有点大。”张晨光说,为了快速适应新的岗位,自己自费前往黄石高专读了三年的临床医学。

2010年,大冶市艾滋病防治工作进入关键期,上级部门点名借调张晨光到市防艾办。当时,张晨光的家人因为对艾滋病的不了解和畏惧心理,均持反对意见。

“我是共产党员,也是退役军人,必须服从组织安排,不能有畏难情绪。”在关键时刻,张晨光说服家人,勇敢地走上了一个陌生的领域。

“刚开始接触防艾工作时,心中还是有些许忐忑的。”张晨光坦言,第一次与艾滋病患者接触是在一处生产互助组,做完工作之余便在一同吃工作餐。

因为怕张晨光心怀芥蒂,患者们拿来了公筷。这样细小的善意之举让张晨光的顾虑烟消云散,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于是张晨光主动提议把公筷收起来,“不需要用这些,就跟在家里吃饭一样嘛!”张晨光亲切大方的举动也给艾滋病患者们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

14年来,张晨光对每一位血源性感染患者都是如数家珍,总是在患者们需要帮助的第一时间,出现在他们面前。

张晨光总结防艾工作经验:他们是不幸的,他们只是身体患了疾病,我们不能用异样的眼光去对待他们。这个群体太特殊,需要他人更多的尊重和心理上的疏导。

3.jpg.jpg

张晨光的“兵王”证书。受访者 供图

真情换真心。经过十多年来的努力,张晨光和同事们走进每一个患者的家庭,并得到他们实实在在的信任。

“我们最敬重张主任,因为每次跟我们在一起都是同吃同喝同行。跟他在一起,我们方能感觉与他人无异。”艾滋病患者刘某说。

当前,在张晨光与同事们的努力下,大冶市的帮扶救助体系已逐步建立并完善。现在,每个艾滋病家庭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关爱。

“无论是绿军装还是红丝带,它们虽然代表不同的职业身份,但我怀着同样的珍视。因为军人的宗旨之一就是努力为人民服务。”张晨光表示。

【责任编辑:王焱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