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一示范四先行”作品征集57】路见“城”长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25日09:20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路,是简单的,又是复杂的。它被赋予了太多象征意义,或推陈出新,或无中生有。对于一座城市来说,路,意味着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意味着发展变迁、更新成长。

路是什么?我想,它是一面镜子。映照着我还是小女孩的时候,常去江夏大花岭村的舅妈家,屋后在铁轨上玩耍的童年时光。记忆尤深要走过弯弯曲曲的土路,再穿过长满了金银花和不知名野花的树木草丛,才能走到火车轨道上玩乐。在以前,火车是个稀罕物。即使大人千叮万嘱不要去轨道上,但仍抵不住我好奇的心。运气好的时候,我还能见到一节节满载着货物停留在铁轨上的绿皮火车。那时的我兴奋无比,常常在没有火车经过的时候行走在轨道上,玩平衡游戏,观看那些竖立着白底黑字水泥牌的文字标记,现在回想起来既惊险又充满了童趣。

火车引擎发出的轰鸣声自远处幽幽传来,那些一个接一个地呼啸而过绿皮火车夹带着金银花香的车轮碾过铁轨,往前开,开向未来。曾是幼时玩耍的大花岭“八号道棚”已变成如今的铁路物流基地,与铁路大动脉京广线接轨,实现了与北京、上海、广州、成都以及省内等重要城市间铁路干线的全面连接,将成为“湖北制造”畅行全国的强有力铁路物流支撑。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的交通工具,铁路与民生不免有着难以割舍的羁绊。大花岭那一条条铁路轨道的延伸和拓展也如镜子般,照出一个砥砺奋进的江夏时代,也照出一个奋勇前进的江夏未来。

路是什么?它还是幸福“城”长的记录者。最早的时候去舅妈家的路可谓是十分艰辛,要起很早乘坐公交过江到武昌火车站,辗转好几趟车再坐“麻木”车才能到。如果遇上雨天,定会溅上一身泥巴,大花岭村是土路。但年年去舅妈家,年年新样貌,眼见大花村岭变成“城中景”。往日的泥巴土路已是泛黄的历史,舅妈已从矮小的红砖瓦房搬进高楼岭南小区,一条条康庄大道铺到了家门口。我到舅妈家从用时半天的路程缩短到现在只需要40多分钟。

在这条“探亲路”上,最使我感到震撼的还是岭南小区附近那条贯穿江夏区南北向的交通大动脉的文化大道。看到经过的沿线建筑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化,看到附近绿意盎然的连片大学校园,看着大湖碧波如镜、天边云卷云舒。这条路越来越有人情味儿、越来越有烟火气。多年来,它成为江夏学子梦想起航的地方,为江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蓄势赋能。路,城市发展进程的浓缩。从文化大道到星光大道,再到金龙大街,江夏一路的发展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它折射着江夏的文明与进步,记录着江夏的崛起和繁荣。

路是什么?它是连接江夏的荣光和梦想。有人说,江夏老得很,老到你去长江边的槐山南麓,能和千年前的古人看到同样的银杏树;江夏很年轻,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到这里求学、生活、发展。在江夏布满了我的足迹,漫步在现代化生态绿洲纸坊绿道,在佛祖岭软件工程学院封闭式学习,小住在汤逊湖边的同学家中,参观中山舰博物馆……在这里,写满了我的情怀,也充满着鲜活故事。

一个人有自己的梦想,一座城市也有着自己的梦想。想富先修路,道路建设与城市发展互为因果、相辅相成。江夏将交通建设为经济的脉络、产业的依托、文明出行的纽带,不但撑起旅游、科技创新、文化和产业的一片天,也蝶变成一条条惠民路、共富路、幸福路。

一路走来,江夏始终走的是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之路。积极落实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打造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践行中部崛起重要战略,重塑新时代武汉支柱,提供新质生产力的区县探索。江夏正让一幅幅“愿景图”变成“实景图”,续写更多“希望的田野”里的蝶变故事,蹚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卢希(武汉经开区沌阳街道潮海万兴工贸公司)

责编:杨虹磊

【责任编辑: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