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恩施金龙坝村:古寨新貌入画来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25日17:42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张宝训、廖胜龙、李佳)群山环抱,溪水潺潺,一幢幢黄墙灰瓦、飞檐翘角的土家吊脚楼,掩映在绿水青山之间。置身其中,仿佛走进唯美的山水田园画卷里。这里是恩施市白果乡金龙坝村,曾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近年来,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从实际出发,通过党建引领,广泛发动群众,引入市场主体,让古村落焕发新活力,让“诗和远方”回归乡村。

图片1.png.png

金龙坝村。

在保护传承中留乡愁

金龙坝村的吊脚楼成群聚之势,一山一凹,一沟一岭,皆有吊脚楼。吊脚楼边田园翠绿,缕缕炊烟袅袅升起,欢声笑语乐此不疲,处处勾起记忆深处的乡愁。

金龙坝村有多张金字招牌,可不能枕着金疙瘩睡大觉。

如何在保护传承中谋求发展?这成了恩施市委办公室和市委政研室驻村工作队亟需解决的一道“民生课题”。

村里有吊脚楼群近百个,约500栋吊脚楼,近七成村民居住其中。近年来,生活富裕了,越来越多的村民想建小洋楼,但又割舍不下老房子。

在掌握“家底”的基础上,驻村工作队与村支委多次开会协商,决定鼓励村民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前提下对房屋实施必要改造,一方面进一步保护传统村落,一方面保障村民对美好住房的向往。

图片2.png.png

驻村工作队走访村民察民情听民意。

村里的想法一提出,就有不少村民泼冷水,认为传统村落建筑款式落后、功能欠缺,根本没有保护的必要。

村民刘玉清七十多岁,几代人住在一座吊脚楼里。由于人口较多,且喂养了牲畜,老房子本就空间狭小,加上功能不齐、卫生堪忧,所以,刘玉清执意要在古寨里建起现代新居。

新居虽然时尚大气,但屹立在古寨内显得格格不入。为了让古寨保持原有风貌,驻村工作队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最终,刘玉清老人同意将新居装成仿古风格,不仅与传统村落保持统一风格,又满足现代功能,实现一举两得。

像刘玉清一样,许多村民转变了观念,纷纷支持恢复古村落原貌,在保护传承中改造村寨。

在工作中,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坚持“保护原有风貌、营造特色氛围”的标准,以传统古村落风貌保护为基础,围绕传统木质吊脚楼,利用老物件、融入新模式,按照“清、改、建”思路,清理一批、改造一批和新建一批。

与此同时,金龙坝村按照星斗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建设总体要求,积极推进涧槽溪、唐家大院两个院落的保护利用,与相邻的盛家坝镇二官寨村、大集场村、芭蕉乡戽口村等6个传统村落连片保护,实现串珠成线、整体发展。

图片3.png.png

吊脚楼前,村民在晒粮食。

在共同缔造里聚合力

现如今,来到这座土家寨子里,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别具一格的小花园、一排排充满喜庆的红灯笼、一副副传承家风家训的对联、一张张老照片讲述着古寨老故事。

经过改造后的金龙坝村,可谓旧貌换新颜。

“要想心情好,环境先搞好”“农村美如画,必须靠大家”……村民在墙上自发写的标语,是处处可见。

寨子建漂亮了,还要有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驻村工作队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并在发掘当地传统文化习俗的基础上,让古村庄古朴气质与文化底蕴。

驻村第一书记谭超介绍,在推进乡村建设中,还创造性融入“五个一”元素,即一副对联,传承金龙坝村良好的“家训家风”、一组红灯笼,寓意老百姓的日子红红火火、一个小花坛展现庭院美化效果、一张老照片和一个老故事,讲述的是金龙坝村优秀传统习俗与红色文化的延续,留住金龙人的乡土情怀。

大家的环境,大家来维护。村里积极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工作,通过召开院落会、小组会等方式,引导群众参与到院落美化工作中来。

图片4.png.png

夜幕下的金龙坝村。

“以前我们是叉手看,现在是干部群众一起干”,村民唐昌高笑着说。他主动硬化门前院坝,修建仿古门头,门前挂了一幅对联和两个红灯笼。同时,村民自发拆除了4个乱搭乱建的棚房,主动清理“脏乱差”点位共计32个,公共区域大扫除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达200余人次。

驻村工作队通过“以奖代补”,用100余吨水泥撬动群众美化院落26户、硬化入户路6条、美化场坝4个。

“党员身份要亮明,堂前屋后要洁净,乱搭乱建要拆除,用具摆放要整齐,日常用品要分类;垃圾污水不乱倒,各种杂物不乱放,各种宠物不散养,公共区域不乱占,私家车辆不乱停……”村民们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内容,自编自导成脍炙人口、接地气的快板,在村里传唱开。

在绿水青山间蹚富路

金龙坝村“一脚踏三县”,地处恩施、利川、咸丰三县市交界之处,同时位于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平均海拔900米,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全村坚持绿色底色不变,因地制宜发展茶叶和药材。境内茶叶规模7000余亩、魔芋500亩和各类药材3000余亩。

然而,古村落要保护传承,绝非遏制发展。

村里翻修的两栋古建筑于今年6月相继交付,自建设以来,如何发挥古建筑的经济价值一直是金龙坝村在思考的问题。金龙坝村通过“党建引领+招商引资”的工作方法,引导在村党员干部、乡贤能人向外推介家乡,向内招商引资,以此来进一步发挥党员在村级发展中的作用。

外出的党员李昌军结识了苏州同禧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并将其引进到金龙坝村。在了解到该企业的投资意愿后,金龙坝村第一时间将相关情况报送给了白果乡党委政府,并邀请市场主体到乡召开恳谈会,洽谈投资事宜,最终成功签订了投资协议,并成立恩施中榆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目前,该公司的蓝莓种植产业已在金龙坝村落地生根,计划按照无土栽培系统和智能化的温室控制技术要求建造30亩现代蓝莓种植产业园。

一子落,满盘活。市场主体的落地,不仅可为金龙坝村产业发展、产品销售提供新路子、新渠道,每年也能为村集体经济增加20余万元收入。

公司基地负责人陈文君介绍,下一步,还计划在金龙坝村投资建设集电商直播、产品展示、网店运营、电商培训、人才孵化于一体电商直播产业园。

【责任编辑:曹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