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一示范四先行”作品征集62】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建好建强江夏乡村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30日23:42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位于武汉南大门的江夏,素有“楚天首县”之美誉。这里有三分秀水、三分青山、三分沃壤,36条市级以上河流纵横交织,22个大小湖泊熠熠生辉,水域蓝线总面积368平方公里,占全市湖泊总面积约45%。湿地面积4.58万公顷,居全市第一。近来,湖北省委召开专题会议,会议指出,要坚持从源头做起,以水系为脉络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统筹上下游、左右岸,统筹保护和发展。结合江夏乡村地域特点,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好建强、和美乡村”。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当前江夏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江夏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小流域综合治理旨在江夏通过科学规划和综合治理,改善水土流失、净化水质等环境问题,促进江夏乡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江夏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可以优化农田水利工程、植被恢复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水质,杜绝污染源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譬如,江夏科学编制梁子湖、汤逊湖、斧头湖三大流域治理系统规划,先做好系统谋划文章,再做到资金投入,统筹流域范围内生产、生活、生态发展,全力推进环鲁湖EOD国家级试点项目,最后做好人力的汇集,推进长江禁捕、控源截污、河湖联通等水岸同治、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以“小河清”保障“大河净”,江夏正围绕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开展治水创新。

乡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而小流域作为农村生态系统的基本单元,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江夏通过综合治理,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改善农田生产条件,增加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譬如,江夏以小流域治理单元,构建“多村一单元”治理模式,引导村民种植花卉苗木、水稻,经营民宿、农家乐,通过形成“政府+合作社+农户”的“2+1”共治共管模式,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上级扶持为辅”,资金投入“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打造休闲娱乐好去处,遍览天下,最美江夏,绚丽风光,风景如画。

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不仅关系到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也是吸引外来人口和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治理小流域,可以改善乡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提升乡村环境卫生水平,打造宜居宜业的乡村社区,吸引更多人才和资金投入到乡村发展中。譬如,江夏区正逐步从传统治理模式转变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从治山、治水、净水协同推进,到统筹实施绿水青山综合治理、流域水系整治、植绿造绿和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再到强化部门协同,注重引导企业和公众参与,已形成全江夏共同关心、支持、参与流域治理的良好氛围,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护航金山银山高质量发展双赢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小流域综合治理对于促进江夏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江夏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江夏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广大农民应加强合作,科学规划,注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同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更大成效,为建设美丽江夏、实现乡村振兴目标贡献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雪雷(武汉市黄陂区天河街道办事处)

责编:杨虹磊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