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湖北10个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纳入“国字号” 十堰两个文旅地标上榜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01日15:15 来源: 十堰晚报

■记者 周仑

本报讯 日前,湖北省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专项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已经下达,这意味着中国南水北调博物馆、唐崖土司城址、荆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等即将新建扩建的10个重大文旅地标获得中央支持。其中,我市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考古发掘项目、中国南水北调博物馆两个项目在内。

据悉,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专项由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设立,重点支持国家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国家级自然遗产保护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展示3个方向。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考古发掘项目属于国家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大国重器配套宣教设施。

据介绍,此次安排我省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将用于支持10个项目,总投资42.25亿元,核定中央预算内投资18.69亿元,今年下达首批投资8.59亿元,将陆续在2025年至2027年竣工。

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考古发掘项目位于郧阳区,又名郧县人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时代大型遗址,主体为汉水北岸的第四级阶地,保存了100多万年来不同时期的地层堆积。遗址先后发现三具早期人类头骨化石,发现石制品300多件。去年2月27日,学堂梁子遗址入围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项目。

中国南水北调博物馆开馆后将成为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新地标。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主展馆、附属展馆及室外展区。建成后,将成为集工程纪念、地域文化特色于一身的国家级调水主题博物馆,系统展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成就、生态保护效果、移民群众奉献精神和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责任编辑:郑傲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