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杨茗莉 刘晓微 韩汶余 杨梦雪
7月7日至10日,湖北民族大学“清朗”网络媒介素养青年宣讲队走进建始县花坪镇大石板村开展系列网络媒介素养调研活动。
调研先行,洞察需求
7月7日,团队抵达大石板村后就对当地创新打造的特色“五园同心”(即聚心园、蔬心园、同心园、初心园和初心园)进行走访拍摄,为接下来的走访工作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同时,为精准把握当地村民的网络使用现状与需求,宣讲队成员们深入到老年、中年和青少年群体中,针对不同年龄层次设计了不同的调查问卷,以此来更加深入了解不同群体在网络信息获取、社交沟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潜在需求。
小课堂大智慧,点亮银发族的数字生活
宣讲队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大石板村目前主要的居住群体是银发老年人群体,这部分老年人在接受调研时表示,他们通常使用智能手机主要用于拨打电话、发送微信信息,除此之外,当地老年人群体抖音的普及率达到了77%。“我们现在老了,好多手机的功能我们都不会用,抖音上面什么都能看到,操作又简单,每天坐下来没事儿的时候就是刷刷抖音,找点儿乐子。”村民曾奶奶说道。
依托调研成果,宣讲队特别策划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抖音入门课”。团队以邻近几户人家的银发老人为单位,将这部分爱玩抖音的老人聚集在院落中,几根板凳围坐在一起就组成一个简易的科普小课堂。活动现场团队成员耐心指导,先集中讲授如何熟悉操作智能手机的基本功能,再由各个志愿者分组行动,指导现场爱玩抖音、爱拍抖音的老年人学习“如何点赞分享收藏”“如何屏蔽掉不喜欢的视频”“如何使用抖音特效拍摄作品”“如何分段拍摄视频”等技能。现场气氛活跃,欢笑声一片。不少老年人主动邀请团队成员欣赏自己拍摄的短视频,主动询问自己在拍摄时遇到的困难。甚至不少老年人在现场就拍起抖音、用上特效,享受短视频带来的欢乐。
联袂尖刀班,展现乡村风采
大石板村是建始县唯一一支“女子驻村工作队”驻扎地,通过与大石板村委会成员访谈了解到,在这支由恩施州司法局和州强制戒毒所李晶、胡宁巧、汪妍组建的工作队中,三位女性工作者以其独特的创意和热情,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新媒体使者。她们选取留守老人以读诗、走访日记等为主题,借助抖音、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创建“大石板的晶姐”“大石板的巧姐”等自媒体账号,以幽默诙谐、通俗易懂的方式贴近民众生活,通过镜头记录下大石板村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土特产品以及旅游和产业发展的故事,是媒体赋能乡村振兴的典型代表。
因此,宣讲队在调研过程中与当地的女子驻村工作队携手合作,协助拍摄由工作队主创的歌曲《七撩歌》的MV制作工作。这首歌曲是工作队依据大石板当地民俗风貌制作,是一首用于宣传、记录大石板村独特魅力的歌曲。宣讲队跟随工作队的步伐,把MV拍摄选在大石板村具有地方特色代表性的场景,随着场景、歌词变化,故事男女主人也由相识相知走向相爱相伴。在拍摄过程中,工作队主创团队仔细斟酌细节,构思场景,致力于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展现出大石板的风貌与魅力。
共筑清朗网络空间,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清朗”网络媒介素养青年宣讲队是湖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新闻传播系打造的实践育人的暑期“三下乡”项目团队,团队践行着文学与传媒学院多元协同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办学特色,深入贯彻、全面落实学院“讲政治、接地气、有本领”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是高校学子通过实践课堂、行走课堂用专业所学参与、助力、反哺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乡村文化发展的生动体现。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