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鄂东新闻

致敬英雄丨许涛:一个军用水壶,29年亲密“战友”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05日17:55 来源: 荆楚网

讲述人:许涛

通讯员:黄旺宣、魏永伙

老兵许涛。受访者  供图

差不多30年了,军用水壶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

它材质如秋水般澄清,细腻而富有光泽,每一个细节都彰显出精致的艺术品质,在岁月静好中讲述着一段令人难忘的往事。

1995年7月,我高考落榜后,向父亲表达了想去部队当兵的愿望。在焦急的等待中,冬季征兵工作开始了,我积极报名应征。经过严格的体检和政审,我如愿以偿收到入伍通知书。带着对火热军营的憧憬,带着父母的殷切嘱托,怀着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我来到了梦寐以求的武警部队服役。

自从我穿上军装那天起,那个军用水壶便成了我形影不离的伙伴。它见证了我在烈日下训练、风雨中巡逻、黑夜中站岗的历程。它陪伴我走过了无数个日夜,与我共同经历了大冶湖抗洪抢险、中窑湾排洪港清淤、市区武装巡逻、东方山灭火、园博园执勤、杭州路上武装越野的风风雨雨。一晃近30年了,它依然摆放在我的酒柜上,如同一位忠诚的老朋友,时刻陪伴着我,提醒着我那些曾经的岁月与荣光。

在我的军旅岁月中,军用水壶成为我不可或缺的伙伴,它在我的军事训练和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对它是爱恨交加。

记得我刚到新兵连不久,连队组织射击训练。由于初次接触射击,训练据枪时臂力不够,重心不稳。每当我举枪瞄准时,手中的枪支像不听话的孩子,左右摇晃,让我感到十分困惑。这时,班长就会让我把灌满水的水壶挂在枪口上,让我借助水壶重量来锻炼臂力,提高据枪的稳定性。

刚开始,我觉得不重,还能轻松应对。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举枪的手臂像灌了铅,枪口也逐渐低垂。我报告班长说举不动了,可他却用鼓励的话语激励我,让我再坚持几分钟。那一刻,我恨透那个水壶了,根本不管三点一线的瞄准要领,只顾用双手抱着枪支,用下颚压住枪托,感觉就像有千斤重担压在双臂上。尽管如此,我还是咬紧牙关坚持着,直到班长下达休息口令,我才得以放下手中的枪。就这样,通过长期训练,我的臂力增加了,竟习以为常了。

一天,连队组织实弹射击,每人5发子弹。这次不用挂水壶了,我两手据枪轻松多了,瞄准也稳了。我把平时训练要领记在心里,屏住呼吸,轻扣扳机,“砰砰”五声枪响后,随着报靶员传来的“10环、9环……”我的心怦怦直跳,最后凭借49环的好成绩,我被评为“优秀射手”。晚上,我拿出军用水壶,双手抚摸壶背带,轻声细语地告诉它这份荣誉,与它分享内心的喜乐。

在队列训练时,我也会用到它。特别是站军姿时,班长会把它放在我头顶,作为“监督员”监督我。如果我的头晃动,它就会从头顶上掉下来,这样我就要多训练半小时。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我训练时不敢有丝毫懈怠,也从不敢偷懒,因此也从未多站过军姿。它就像一位好兄弟,默默地陪伴着我,见证了我的每一次成长。

一次五公里武装越野,我左肩背水壶,右肩背挎包,腰间扎着军用腰带,双肩背着背包,胸前挂着一支自动步枪。起跑前,值班排长检查了每个人的装备,特别查看了军用水壶是否装满水。检查完后,随着一声哨响,我们如离弦之箭向前冲去。跑着跑着,队伍开始出现分化,战友间距离也逐渐拉大。我感觉身子越来越沉,气喘吁吁,脚步慢了下来。于是我灵机一动,边跑边拧开军用水壶盖子,把里面的水倒了出来,身上随之也轻松点,我加快步伐冲向终点。

正当我洋洋得意时,令我始料不及的事发生了,排长开始检查每人水壶里的水。此时,我开始为自己的小聪明感到后怕,为此也付出了代价,被惩罚再跑一遍。当我再次跑动时,军用水壶在我身上叮咚作响。那声音,像是在教育我、惩戒我,也像是在激励我、鞭策我。我鼓起勇气,将沮丧的心情抛到九霄云外,奋力向前跑去。

日常训练中,也缺不了它。每次训练前,我们都会把水壶灌满。特别是体能训练,我们常常累得满头大汗,口干舌燥,甚至寒冷的冬天也不例外。每到休息前几分钟,我们的眼睛都迫不及待地盯向一旁静静“观战”的水壶,班长一声“休息”令下,大家迫不及待地冲过去,拿起水壶,拧开盖子,仰头畅饮。此时此刻,一壶清凉的白开水,竟是世上任何一种美味饮品都无法与之媲美的,那可真是爽到心底,令人陶醉。

时过境迁,当年让我又爱又恨的那个军用水壶,我一直珍藏在身边,它带给我无尽的回忆和感动。每当看到它,那如歌如诗的军旅岁月,就像潮水般一幕幕涌现眼前,激起我心中的波澜。

【老兵档案】

许涛,1976年8月出生,1995年12月入伍,2017年5月转业,现为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后勤保卫部副部长。

【责任编辑:王焱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