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鄂东新闻

致敬英雄丨李和秀:“90后”女兵当了30多年“全科医生”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07日17:29 来源: 荆楚网

记   者丨吕鉴蕾

通讯员丨黄旺宣、魏永伙、李俊 采写报道

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红色历史,也是一名医护老兵的从军往事。

“73年过去了,当年我的那帮同学,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健在。”仔细端详着一张黑白照片,现年90岁的女兵李和秀轻声喃喃道。

微信图片_20240806230747.jpg.jpg

湖北军区护士学校首届毕业全体同学合影。吕鉴蕾 摄

医护女兵

“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

1934年2月,李和秀出生于湖北洪湖一个回民家庭。她在家中排行老大,有5个弟弟、1个妹妹。

1950年10月,党中央发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中国人民志愿军陆续开赴朝鲜,国内也掀起了参军入伍热潮,洪湖也不例外。

“保家卫国,我肯定要去!我既是回族人,更是中国人!”李和秀说,“因为年龄尚小,第二年我们就被安排进了位于咸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七预备医院学习。”

医院属团级建制,下设2处2科3个医疗所和1个护士培训队,又称湖北省军区护士学校。期间,医院前后收治了从剿匪和朝鲜战场前线转运来的3100多名伤病员。

李和秀清晰记得,那是1951年一个秋夜,医院得到上级通知,有一批伤病员要转移过来。到了约凌晨1点,一辆辆运输车停稳后,一个个伤病员被抬着或是被扶着转移下来。

这是怎样的一个惨烈场景:有的战士因肢体被炸断,骨头外露;有的战士浑身缠着绷带,疼得直叫唤……“这就是我们前线的战士啊!不管怎样,欢迎回家!”回想起当年的那一幕,李和秀感慨万千。

微信图片_20240809084210.jpg

青年李和秀。受访者  供图

虽然是从事医护工作,但她们那一届只有9个女兵。

“那时候女兵还是很少。我除了日常照护伤病员,还负责整理、分发住院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学到了不少医学知识。”李和秀微笑着,那投向屋外的目光带着一种沉思和追忆。

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其中142位伤势过重的伤员相继于1951年10月29日至1955年2月4日牺牲,被安葬在羊楼洞村得胜山下一片荒地里。

微信图片_20240806230754.jpg.jpg

1991年,黄石市人民政府颁发的荣誉证书。吕鉴蕾 摄

全科医生

1955年,李和秀脱下军装成为了一名基层医护人员。

“那一年,我退伍转业到了黄石工人疗养院。一开始是当护士,后面几年通过不断学习,当上了临床医生。”李和秀自豪道。

不过自从当上医生后,家里人最直观的感受是李和秀更忙了,睡觉也睡不安生。

“很多时候,三更半夜都会有人来家里敲门,让我妈赶紧过去一趟。”女儿李英丽说,从小到大自己最不喜欢的就是半夜的敲门声。

有一次,都凌晨2点了,外面还下着大雨,忽然又是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家里人都吵醒了,“李医生、李医生,快点去我家里看看,小孩子突发急病,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就没见过我妈推辞,总是简单跟我们交代几句,就挎着药箱、撑着雨伞、打着手电筒出门了。”李英丽半是嗔怪道,“有时候我觉得她好傻,明明可以不用管,明明还会有其他人,为什么硬要把自己整成一名‘全科医生’。”

对于女儿李英丽的不解,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华电黄石热电厂退休职工答加娜却十分感触:“李阿姨那不是傻,她还是当年的那个女兵,希望能救一个是一个啊!”

临近结束采访时,李和秀老人忽然穿插进来了一段往事,“我参军的头一年,母亲因为实在放心不下,就带着弟弟妹妹找到了部队医院。部队不仅耐心细致地接待了他们,如全程准备了清真餐,还在回去的时候准备了一笔路费”。

这体现了人民军队模范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生活习惯的风尚。“那一刻,我为自己成为人民子弟兵感到自豪!”她告诫自己,做一颗革命的螺丝钉,无条件服从组织安排。“祖国需要我到哪里就到哪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微信图片_20240806230739.jpg

90岁老兵李和秀近照。吕鉴蕾  摄

之后的接近40年里,她一直默默坚守在黄石医疗卫生岗位上,直到1994年退休。但即便到了今天,湖北理工学院周边一带,上了年纪的老居民,只要一提起“李医生”,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好人啊!”

【责任编辑:王焱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