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鄂东新闻

致敬英雄丨熊良干:停战协定签订后,跨过鸭绿江“建房子”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09日19:04 来源: 荆楚网

记   者丨吕鉴蕾

通讯员丨黄旺宣、魏永伙、张文丽 采写报道

也许是上了年纪,老兵熊良干最近去医院较多。

微信图片_20240809084250.jpg.jpg

熊良干近照。吕鉴蕾  摄

“我头天才从医院回来,在那里躺了半个月,真是遭罪啊!”在黄石冶矿路社区一居民楼内,现年88岁的熊良干一脸无奈道。不过一提起自己的从军经历,老人脸上的皱纹一道道舒展开来。

微信图片_20240809084309.jpg

退役军人证明书。吕鉴蕾  摄

停战后奔赴朝鲜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这首只有4句话、43个字的战歌,激荡着亿万中华儿女的心。“我是1956年去的朝鲜,1958年回到地方。”熊良干开口道。

“1956年去朝鲜?不都早已停战了吗?会不会是你记错了?”面对记者的困惑,老人连连摆手。

朝鲜停战后,1953年11月,朝鲜政府代表团到中国访问期间,中国政府代表团与其进行了多次谈判,商定了如何援助朝鲜人民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问题。

1954年3月29日,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联合发出《关于帮助朝鲜人民恢复和重建工作的指示》,要求各部队必须积极帮助朝鲜人民进行恢复和重建工作。

战士们到达朝鲜驻地时,时间已是深夜,四周漆黑一片。第二天天亮后,大家起来一看,简直惊呆了:到处都是坑坑洼洼,到处都是裸露的泥土,到处都是破碎的枝丫……我们要在一片破碎荒芜中,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

微信图片_20240809084259.jpg.jpg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吕鉴蕾 摄

帮助重建美好家园

在朝鲜的每一天,大家始终谨记“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帮助朝鲜人民修建房屋,木料都是我们从长白山上运来的呢。”熊良干提醒,“我们还管清理战场为捡垃圾,主要是收集飞机、坦克残骸。”

为了方便开展恢复和重建工作,部队的营房和当地老百姓的住处很近。因为志愿军广大指战员处处关心朝鲜人民的利益,大家相处得十分融洽。

在此期间,熊良干也展现出了极强的学习天赋。“我5岁的时候父母就都去世了,几乎没上过学堂,是在部队学会了简单的认字、写字。”熊良干说,在朝鲜老百姓的帮助下,他甚至还学会了简单的朝鲜日常用语。

“香烟,朝鲜语叫‘坦拜’,‘扒皮莫给哨’,就是有没有吃饭……”熊良干反复提醒,中国士兵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也不会索取朝鲜的一针一线、一粥一饭。

在熊良干的记忆中,朝鲜的苹果特别多。到了成熟的季节,漫山遍野都是香喷喷的苹果,几乎随手可摘,“但部队有纪律,就是不能摘。纪律是红线,碰不得!”

公开报道显示,志愿军在朝鲜8年间,共帮助朝鲜人民修建公共场所881座、民房45412间,恢复和新建大小桥梁4263座,修建堤坝4096条,修建大小水渠2295条,运输粮食物资6.3万多吨。

微信图片_20240809084305.jpg.jpg

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吕鉴蕾 摄

保持终生学习习惯

1958年,志愿军分三批全部撤出朝鲜,返回祖国。

“我是第一批回国的士兵,当时的政策比较宽松,大家可以选择返乡,也可以选择留在东北。”熊良干说。

但是熊良干没得选择。早在一年前,家里的两位兄长相继去世了,家里亲戚寄来家书,催促他第一时间返乡回家。

料理完家事,他几经周折,最终进入了大冶铁矿。几年后又去了化验科。“那里可是文化人扎堆的地方,而我现在的户口本上学历一栏还是‘小学’呢。”熊良干笑道。

这中间当然又是一件趣事。“那时候我申请换岗,结果被推荐去化验科。科室负责人问我啥学历,我说没学历,也没上过学。”熊良干清楚记得,负责人的脸色顿时变了。

不过,熊良干接下来的一番话让他来了兴致,“虽然我没上过学,但是没准其他新人的水平还不如我呢!”负责人当即找来几位年轻人,现场考了大家几道政治和数学计算题。

“‘三面红旗’指的是什么?”“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熊良干回答得又快又好,不禁让人刮目相看。“我虽然起点低,但直到现在,一直还保持着学习的习惯,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他的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

【责任编辑:王焱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