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东湖观舆 |奥运会新潮激荡舆论场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10日22:25 来源:

.

.

.

.

.

.

.

.

11.jpg


舆情分析师 徐芳 吴汉麒

巴黎奥运会渐进尾声,全球的目光聚焦于这片充满激情和梦想的赛场,中国运动员的付出与收获、欢笑与泪水都牵动着国人的心。这一届奥运会,中国运动员展现出全新的面貌:有的以流利的英文接受采访,有的幽默风趣化用各种网络梗,还有的面对失败从容自如,给我们带来一场奥运盛宴。

打破垄断展大国自信

8月4日,郑钦文夺得中国网球在奥运女单项目上首枚金牌,创造了历史。8月5日,中国队夺得游泳项目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金牌,打破了美国队在该项目上长达40年的金牌垄断。

中国年轻运动员,打破的不止是纪录,更是许多外国人对中国人“内敛”“不擅表现”的刻板印象。长期以来,国外有一些偏见,给中国运动员贴上木讷、不善沟通等标签,更不用说受到关于兴奋剂的无端指责、接受密集的兴奋剂检测、被一些外国运动员无礼对待等事件。在这种承压逆境下,运动员逆转夺金,取得的不仅是一块宝贵的金牌,也是在用无可置疑的实力回击质疑、廓清杂音。

“浙江宣传”称赞,在奥运会赛场,每一次五星红旗升起,年轻运动员站上领奖台,都是对年轻人在家国宏观叙事中实现个人价值的肯定。湖南日报文章指出,当运动员上场的时候,他绝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群人,而是代表着整个国家,他们的表现浓缩了一个国家的气度、精神。所以,在赛场中全力角逐,是硬核实力,言谈举止,则是一种软实力。它源于一个国家日益富强、繁荣、开放,从而给予国民的自信,源于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日益重要、勇于担当,从而给予国民底气。

00后“整顿”奥运会

巴黎奥运会开赛以来,被称为“小孩姐”“小孩哥”的00和05后运动员崭露头角,不时“霸屏”热搜。比如首金搭档“阿条姐”和“干饭哥”、陈艺文和昌雅妮的“公主抱”、潘展乐的“这能说吗”……这些00后在赛场上享受运动、成绩亮眼,在赛场外率真大方、自信张扬,难怪有网民戏称,00后“整顿”奥运会,这一届中国运动员真是又强又会玩。“整顿”赛场的底气,来自于三个方面。

拼搏奋斗是底色。“浙江宣传”文章指出,竞技体育的残酷性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这些年轻运动员的成功绝不是偶然,在公众看不到的地方,有他们流下的汗水和泪水。当人们乐此不疲地讨论全红婵背包上的小挂件时,请别忘记,这个来自农村的孩子一路刻苦训练,才练成了“水花消失术”。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一道理仍是人生铁律。

个性张扬成素材库。这些00后运动员,从小在网络环境中长大,几乎都天然地自带网感,比如射击队运动员们可爱甚至“中二”的网名。年轻的他们少了“人情世故”,说话直来直去不拐弯抹角,这也让向央妈“告状”、向记者“求放过”、比赛之余顺便“追星”这样的名场面不断上演,运动员成了“行走”的素材库。比如潘展乐在男子100米自由泳夺冠后表示,“今天把他们都拿下了”,“乐言乐语”让很多网友大呼“过瘾”。

媒介传播成造梗机。00后贡献的名场面,经过网友的“加工造梗”,再经过算法助推,在社交媒体平台,特别是短视频平台迅速实现病毒式传播,极大拉近了运动员和观众之间的距离,构建起00后运动员真实、立体的个人形象。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指出,年轻运动员的故事变得更像是一部热血的“打怪升级”漫画,而不再仅仅是一部历经险阻的励志故事片。当观众在看他们的时候,实际上看的更是独属于他们的那份专业、乐观与自信。

小众项目赢大众关注

不仅是射击、乒乓球、跳水等我国在奥运会上的传统优势项目备受关注,相对小众、较为新兴的项目在此次奥运会上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吕先景在公路自行车赛上拼搏七小时,被网友们尊称为“中国第一铁屁股”;速度攀岩项目选手们直上直下的速度让网民惊呼。

与网民关注度对应的是,我国在这些项目上或已经取得佳绩,或仍然保留强大竞争力。如邓雅文在女子自由式小轮车项目创造历史拿到金牌、邓丽娟为中国速度攀岩赢得了首枚奥运奖牌、刘清漪夺得霹雳舞项目铜牌。选手的强劲实力与观众的热切关注形成了“双向奔赴”。

小众项目赢大众关注,究其原因,是奥运会项目的更替扩军,让更多新兴项目出现在了大众视野中。东京奥运会上,攀岩、滑板、小轮车和三人篮球迎来了奥运首秀。巴黎奥运会上,霹雳舞、冲浪、滑板和速度攀岩也加入了奥运会大家庭。这些项目都更受年轻一代追捧,已经拥有一定参与人群基础,且观赏性极佳。中国选手们在这些项目中的广泛参与和可圈可点的成绩也进一步点燃了观众们的观赛热情。而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打破了小众项目观赛网民的交流门槛,无论哪种项目,都可以刷到相关主帖和话题,让小众项目的讨论热度在交流和碰撞中水涨船高。

“Vista看天下”文章分析,霹雳舞、滑板、攀岩等项目,都有着强社区文化属性,有着强产业化、商业化的可能。带动小众运动出圈,促进其商业化的进程,这是一切职业化运动的基础。相信并期待,职业化运动的未来已在来的路上。

全民运动再添薪加火

本次奥运会的另一项创新举措则是邀请了来自全世界的40048名跑者参与大众组马拉松比赛,真正践行了“奥运更开放”的口号。世界各地的跑者可以通过智能设备与应用在全球各个角落沉浸式体验奥运马拉松赛道。参与此次大众组马拉松比赛的跑者,不仅有谷爱凌等公众人物,还有北京务工快递小哥栾玉帅、杭州银行职员徐艺铭等普通人。创新形式的大众组赛事也让奥运会带来的体育热潮从观赛延伸为“全民参与”。

事实上,奥运赛程的推进也推动了体育运动全民参与的热烈趋势。一方面是传统大众项目热度居高不下。据媒体报道,数据显示,过去一周,乒乓球相关关键词搜索量实现了三位数增长、诸多羽毛球品牌过去7天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3倍、在郑钦文夺冠当日,有网球店铺成交量环比前日大涨300%。另一方面,奥运会上,滑板、攀岩、射箭等项目通过运动员技术发挥和才情展示,有效激发了大众的参与意愿与热情。第一财经指出,7月以来,美团上“射箭馆”的搜索量同比增长40%,射箭相关团购增速在平台上也位居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许多城市也在长期积累下拥有了承接大众参与各类运动项目热情的能力。首先是体育场馆的百花齐放,以射箭为例,仅在武汉,射箭俱乐部总数已经超过100 家,有效避免了大众产生参与意愿后却“无馆可去”的问题;此外,各地体育部门通过开放公共场馆、举办宣传活动等方式,将奥运年与全民健身日有机结合,为“全民参与体育”热潮起到了良好的助力作用。今年的全民健身日,武汉市共有 20 多个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在各个时段免费开放。以奥运为契机,体育已经逐渐成为城市文化和大众习惯的一部分。

专题 东湖观舆


【责任编辑:卢霜】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