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荆楚大地的一隅,有一个用青山与绿水堆砌出的小城,“山形两重唤为英”,这片土地孕育出的古代先民们,称呼这座两相重叠的母亲山为“英”。自此以后,“英”不仅作为地名,也作为英山先民与其他部落相区分的族群标志而存在。四千年多来,英山凭借温润的气候与丰富的山林资源,滋养了无数生民。
英山,坐落于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南麓。这里奇峰隽秀、沟谷幽深、森林茂密、植被繁茂,山川河流、湖泊水库自成一派宝库,得天独厚的地貌特点造就了其“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美誉。仙女峡拥有壮丽的峡谷风光和清澈的溪流;红峡谷散布着当地特有的红色岩石与壮观的瀑布群;桃花冲风景区不仅拥有山岳地貌,还传承着英勇不屈的红色文化……此外,英山县的森林覆盖率高达70%,全县空气质量极佳;英山的温泉资源蕴含多种矿物质,具有极高的康养价值,是中国有名的康养圣地。如今,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指导下,英山县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保护和合理利用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以积极姿态参与到城市建设中去,争创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英山,山水秀美,人也英秀。1990年,一位村民偶然在溪边发现了一座古旧的青石碑,正是这座青苔遍布的石碑,打开了英山尘封已久的历史画卷。历经5年研究,学者们最终查明英山便是“活字印刷术之父”——毕昇的故乡,从此,毕昇的名字与英山紧密相连。
作为创造了“泥活字”的中国印刷技术里程碑式人物,毕昇早年间只是一位布衣工匠,在杭州的一家书肆工作,专门从事手工印刷。在长期的雕版印刷实践中,他深感雕版印刷的种种不便和局限性,因此萌生了发明一种更高效、更便捷的印刷方法的想法。
据传,毕昇在观察孩子们玩耍时得到灵感,发明了泥活字。有人好奇问他:“毕兄,你是怎么悟得此法的?”他回答:“我儿子给我的灵感。”众人不解:“你儿子这么小,连诗文也背不了几篇,他能教你什么呢?”毕昇回答:“每当下雨,孩子们就会在屋檐下摔泥巴,我常常看着他们,从他们的游戏中得到了启发。他们用泥巴捏出各种形状,随意摆放,那如果在印刷时用单独的字模代替整版的模板,岂不是更加高效?”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毕昇终于成功烧制成硬质的泥活字,并应用于印刷。毕昇的泥活字印刷术对中国印刷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提高了印刷效率,还使印刷内容更加灵活多变,更为后来金属活字印刷技术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千年前,毕昇用火烤胶泥制成的“活”字为中华传统印刷术注入活力;千年后,毕昇留下的“活”字又在英山建设中展现出新的生命力。英山活用“毕昇”这一文化资源,建立毕昇纪念馆和毕昇墓,推出“邂逅英山·遇见毕昇”夜游情景剧,让游客感受文化与精神的传承。除此之外,英山也不忘生态保护,通过“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将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盘活为经济发展的动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英山的绿色发展之路,不仅为当地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也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英山,这个曾经的革命老区,如今正以崭新的面貌,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和魅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文图:韩羽儿(山西大学)
责编: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