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滚动播报

点亮山乡孩子人生出彩的梦——记第十三届大别山支教团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16日11:13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付逸飞 通讯员 李怡)8月15日上午,在大悟县新城镇金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第十三届大别山支教团成员们正聚在一起进行文艺汇演,朗诵、唱歌、表演等精彩的节目轮番上演,引得台下阵阵掌声。伴随最后一场节目收场,由全国41所大学81名大学生组成的第十三届大别山支教团及湖北工程学院志愿者团队,在大悟县近一个月的支教活动即将结束。

舞台上,支教团成员李佳茵与队员们挥手向台下告别,一连串的眼泪从她脸上滑落,她侧身悄悄抹去眼角的泪光,回想过去一个月的时光,她感慨万千。

7月17日,第十三届大别山支教团暑期支教正式启动,为大悟县宣化店镇茶坳小学、东新乡小学、新城镇金岭学校、河口镇中心小学4个支教点,以及湖北工程学院协作支教点大新中学的800名学生提供义务服务。

开班前,来自广西的李佳茵还在北京当美术老师。“读大学的时候就想参加支教活动,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完成。”李佳茵说,工作之后,参加支教活动依旧是她的一个心愿。为了圆自己的支教梦,她辞去了北京的工作,来到孝感大悟县成为大别山支教团成员,负责美术课程教学。

“刚来班上的时候有个男生上课特别调皮,老师们都拿他没办法。”回想支教经历,李佳茵也曾头疼过,但几天的课程下来,李佳茵却突然发现这名小男生会帮老师管理课堂秩序了。“上课之前,他会督导班上同学保持安静,上课也开始认真听讲,看到他变得懂事,我也蛮欣慰。”李佳茵说。

短期支教能带来什么?

暑期支教时间短,二十多天的课给山区孩子带来什么?究竟对孩子有没有帮助?对于这个问题,大悟县新城镇金岭学校支教点负责人孙毅峰深有感触。这位来自河海大学准研一生已经是第三次参加大别山支教团,从第一次初出茅庐到现在担任支教点助教,他经历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

第一次支教他负责教初中数学,但他发现一些孩子连基本的九九乘法表都不会背,“这种情况下你讲初中数学,他们既听不懂,更不用说对数学感兴趣。”孙毅峰说。

有了第一次支教的经验,后面的课程,孙毅丰和支教团成员对上课内容进行了调整。“比如上数学课,我们会让孩子们学习做数独,通过智力游戏的方式,调动他们的兴趣爱好。在开班后,我们也会对学生数学水平进行摸底测试,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会格外对他们进行训练,让他们跟得上老师进度。”孙毅峰介绍道。

同时支教团还开设有自主选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太极、书法、播音主持、舞蹈、手工等各类课程,帮助孩子们培养更广泛的兴趣爱好。

“之前班上有位男生,字写的不是很好看,报名书法班后,对书法特别感兴趣,现在上课都主动给老师检查写字情况。”孙毅峰说,虽然很难说支教活动一定能给这些孩子带来什么,但是能看到其中的一点变化,我们也会鼓励孩子们。

当年被支教过的女生成为支教老师

来自大别山支教团的另一位成员何怡佳是大悟县新城镇人,目前就读于华中农业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今年是她第一次参加支教活动。

时间拨回到十年前,还在本地读小学五年级的她第一次遇到支教老师,“大家关系都非常好,就像我们的朋友一样。”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温柔与特别是她对这群支教老师的第一印象。当时的她并没有想到,十年后,她做出了和当年支教老师们一样的选择,成为了一名支教老师。

“回到自己的家乡支教,帮助和我曾经一样的学弟学妹们,感到特别骄傲。我愿意成为他们看世界的窗户,正如当年支教老师帮助我们一样。”谈起回乡支教的初心,何怡佳坚定地说道。

13年来,大别山支教团克服重重困难,一届接着一届干,515名大学生志愿者接力在16所山区学校开展暑期义务支教,服务山区孩子4903人次。支教团先后在大悟建立梦想图书室、微型广播站、实践课堂等平台,同时为支教学校、困难学生募集捐助资金15万余元,用知识和爱心践行着志愿服务精神,让青春岁月在大山里闪光。

支教结束前的最后一个晚上,记者和这群支教团成员在学校食堂吃了一顿晚饭,清炒南瓜、炒油麦菜、炒豆芽、粉丝汤,简单的几道时蔬青菜,没有大鱼大肉,这群支教团成员却吃的格外开心。谈到明年暑期规划,孙毅峰说,“明年不一定是我们这一批来,但肯定有其他的支教团成员继续完成我们与孩子之间的约定。”

【责任编辑:左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