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省直资讯

坚如磐石 勇立潮头 ——记湖北省水文水资源中心水情专家周俊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28日14:33 来源:

图片1.jpg

工作中的周俊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杨雨轩在步入水文行业的四十载春秋里,他以一腔热血和深沉智慧,铸就了水利事业的辉煌篇章。他不仅是一位资深的水情专家,更是一位将敬业精神和精湛技艺融为一体的探索者。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周俊便是那磨砺自身技艺,以匠心独运之姿,驾驭复杂水流的智者。他的故事,是关于热爱、奉献与创新的诗篇,每一页都记录着他对水文事业无尽的追求和卓越的贡献。

风雨兼程,四十余载铸就精粹

在浩瀚的水文世界里,周俊步履不停,走过山川河流。从1983年的青涩岁月,到如今银丝渐染的沉稳,四十年的风雨兼程,铸就了他专业精粹的辉煌篇章。

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遭遇了历史性的特大洪水。连绵不断的暴雨导致长江及其支流水位急剧上升,长江干流沙市至九江河段除汉口和黄石外,其他各站均超历史最高水位。洪水肆虐、情况紧急,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面对这一前所未有的挑战,周俊迅速投入到紧张的洪水预报调度工作中。他首先对长江流域的降雨量、河流流量、水位变化等关键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气象预报和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洪水的发展趋势做出了科学预测。

随着长江中游干流洪水位的不断攀升,大多数站点超过了历史最高的1954年水位,以往的水文资料在这次洪水面前没有多少参考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他顶着巨大的压力,在认真详细分析了长江、汉江等各种影响水情因素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分析预报意见,通过多方协商和沟通,最终他的调度建议得到了采纳,极大地减轻了汉江下游和长江汉口河段的防洪压力。

这次洪水,是周俊职业生涯中的一次重要考验,也是他专业成长的一次宝贵经历。在这场与自然灾害的斗争中,他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方法和坚定的信念,为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自己的水文生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周俊的成长是一个持续积累、不断突破的过程。2005年,他在汉宜铁路前期的水文分析计算工作中,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专业素养,更实现了个人能力的飞跃。汉宜铁路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其前期的水文分析计算工作至关重要。周俊作为项目主持人,需要对铁路沿线的水文条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为铁路工程设计提供水文分析成果和洪水影响评价成果。周俊带领团队收集了大量汉宜铁路沿线的气候特征、水文、地质、历史洪水及水利工程资料。通过对河、湖、渠等大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对铁路沿线的洪水风险进行了精确的计算和评估,提供了铁路沿线设计洪水成果报告和涉河工程的洪水影响评价报告。通过汉宜铁路水文分析计算项目,他的专业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不仅掌握了更多的水文分析方法和技能,更在项目管理、团队协作以及跨学科研究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次的工作经历,让他在水文分析计算领域更加自信和从容。

周俊的成就,不仅体现在他为水利事业做出的贡献上,更体现在他成长经验的积累上。2015年,周俊被聘为国家防总防汛抗旱专家(全国137名,周俊是湖北省仅有的3名水利专家之一),这是对他不懈努力和持续探索的最好证明。

匠心传承,百战之将敢为人先

周俊深知知识传承的重要性,在职业生涯中,他不仅自己不断学习和进步,更注重对年轻一代的培养。通过手把手的教导,他将水文预报、分析计算等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年轻人。年轻同事们遇到棘手的问题时向他请教,他始终毫无保留、不遗余力、不求回报地献出自己时间去实地指导。

他鼓励新人要多做项目、敢做项目,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成长。在2016年的清江流域,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打破了夏日的宁静。炎热的酷暑之后,暴雨倾盆而下,清江的水位迅速上升,洪水如同脱缰野马,席卷了沿岸村庄和农田。网箱养鱼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无数渔民的心血和投资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经济损失高达十亿,社会舆论哗然。在这个关键时刻,周俊挺身而出,承担起了分析和评估洪水影响的重任。他明白,这不仅仅是一场自然灾害,更是对水文人专业能力的严峻考验。面对焦急等待的渔民和紧张的社会情绪,周俊带领团队深入实地调查、收集相关实时资料和历史资料。在那段时间里,周俊与团队成员一起,夜以继日地工作。经过周密的分析和评估,周俊和他的团队最终得出结论:这次洪水是由于极端天气事件引起的,属于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水库调度符合调度规程,水库发挥了显著的拦洪削峰作用。这一结论不仅平息了社会舆论,也为受灾的渔民提供了公正的评价和合理的补偿依据。

“别人不敢做的我来做,别人做不成的我也做。”周俊如是说道。在他四十年的职业生涯中,遇到过众多充满考验的时刻,在其他人为此犯难的时候,他总是一次又一次肩负起责任,带领团队突破一道道难关,从来不畏惧任何挑战。同事们也常说:“不管遇到多大的洪水,有他在,我们都会很安心。”

2021年,湖北省随州柳林镇8月发生特大山洪,周俊再次身先士卒,带领团队赶赴随州支援随州水文应急水文服务工作。

面对随州地区技术力量薄弱的现实,他们没有退缩,而是利用水动力的二维、三维模型,对这场特大暴雨进行了细致的复盘和定量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周俊展现了他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他亲自指导团队成员,确保每一个数据都准确无误,每一个分析都严谨科学。最终仅用4天时间就完成了《随州市柳林镇2021年8月12日特大洪水模拟成果》,为省、部、厅调查组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分析成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并作为全国山洪技术交流的典型材料。

周俊不仅是技艺精湛的工匠,更是水情预报的领航者和人生导师。他以匠心传承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水文人,让他们学会了在风雨中坚守,在挑战中成长,勇立潮头,迎难而上。

慎终如始,万水千山职守不渝

在这些令人瞩目的成就背后,是周俊始终如一的勤勉与执着,他的生活哲学是“学中做,做中学”。他深知,预报和经验的积累,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一点一滴汇聚而成。

2023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本是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刻。然而,汉江秋汛的突然来袭,让他不得不放下与家人的欢聚,将小孙子托付给他人,自己则坚守在岗位上。而这样的加班,对他来说早就习以为常。

周俊的敬业精神,不仅仅体现在关键时刻的坚守,更渗透在他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每当同事们因为紧急事务需要离开时,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无怨无悔地接过他们的工作。他的身影,总是出现在最需要他的地方。无论是深夜两三点的电话,还是突如其来的应急任务,他总是耐心细致,毫无怨言。

“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周俊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面对工作中的难题,他从不退缩,总是积极寻找解决方案。他的这种乐观和坚韧,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成为团队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即使距离自己退休的时间越来越近,周俊也从不会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他主动要求值班,继续在岗位上发挥光和热。他的这种工作态度,正是“慎终如始”的最好诠释。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职守不渝。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周俊在水文行业深耕的四十年里,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他的故事,是一曲水文工作者的赞歌,是一段永不褪色的记忆。他不仅为水文事业贡献了巨大的力量,更影响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水文人才。正如长江之水,源远流长,周俊的精神和贡献将永远流淌在水文事业的长河之中。

【责任编辑:唐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