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省直资讯

有这样一位基层水文人 ——记随州市水文局徐家河水文站职工李曙光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28日14:32 来源:


图片10.jpg

李曙光记录蒸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孙迎 )李曙光是随州市水文局徐家河水文站一名普普通通的水文职工,今年57岁,自参加水文工作以来先后在夏店水文站、大悟水文站、孝昌水文站、应山水文站、安陆水文站等基层测站工作过,最后留在徐家河水文站不走了。因为他说,我爱徐家河。

妻子眼中的“老小孩”

李曙光的妻子姓吴,是一名人民教师,担任过数十年的班主任,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也时时督促丈夫把工作做细做实。吴老师告诉我们,和丈夫共同生活三十年,水文工作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自己也能熟练地操作部分基础性内容。丈夫没有注意到的小细节,她也会毫不留情地指出来并敦促他做到位。记得有一次,李曙光在观测场清理杂草,把围栏里面的草打扫得很干净,他准备收工了。吴老师提醒他,通往观测场道路边的杂草也要一并清理,做事不能虎头蛇尾。临近退休,李曙光开始焦虑起来,担心自己以后无所事事,于是开始学习电吹管。吴老师打趣道:“乐谱都不认识,你怎么敢学管乐?”李曙光说:“任何时候开始都不算晚,慢慢来,我一定能学会的。”最近,李曙光频频告诉妻子:“我马上退休了,做工作更不可马虎,你要时常提醒我,我一定能善始善终!”吴老师像对待自己的学生一样,肯定并鼓励她的丈夫站好最后一班岗。在她的心里,丈夫是一个可爱的“老小孩”。

周阿婆眼中的“大恩人”

自1994年来到徐家河水文站,李曙光在这里工作生活了30个年头。他热情善良,与邻里乡亲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当得知有一位老人不习惯和城里的子女同住,孤身一人回到徐家河时,他总是挂念着这位邻居。有时候做了好吃的菜,总要端上一碗送给独居老人尝尝。有一次,村民周阿婆在渠道边行走时不慎滑入水中,老人不识水性,拼命扑腾也无济于事。幸好李曙光在附近施测流量,听到动静就扎进水中救起了老人,当时连手表都来不及脱下。自此以后,老人的子女经常来到站上感谢李曙光的救命之恩。周阿婆自己喂的鸡舍不得吃,非要送给自己的救命恩人。

年轻职工眼中的“好师傅”

近年来,随州市水文局的新进人员都会安排到徐家河水文站工作一段时间,进一步熟悉了解基层测站的工作内容。李曙光对此非常支持,协助做好职工宿舍、职工厨房的建设准备,对来到测站的水文青年关心备至。生活上,见年轻人因为不会做饭而经常吃外卖,他就和妻子商量,隔三差五邀请年轻同事到家里吃饭。工作中,他带着水文青年进行外业测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年轻人传授水文测验技巧。徐家河距离随州市区较远,年轻人初来乍到很不适应,李曙光留意到他们低落的情绪,鼓励他们在基层珍惜时光好好学习,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李曙光喜欢侍弄花花草草,二楼阳台就是他的花房,大株的植物和小盆的花草交错摆放得整整齐齐,生机盎然。“师傅说,大个的强壮,小个的柔韧,每个人找准自己的位置,都能活得很好。”一位曾在徐家河水文站生活过的水文青年告诉我们,李师傅不爱讲大道理,却在质朴的言语中传递着人生的启示。

领导同事眼中的“实诚人”

“李曙光这个人很踏实,数十年如一日安心地在测站工作,从不向组织提要求。”李曙光的领导们都这样评价他。徐家河水文站日常事务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库内、渠道、小电站等三个自计水位,每次校测水位或施测流量,需要往返三个断面进行观测;渠道测验断面上游有电站闸门调节,下游有水利工程顶托,李曙光一个人操作缆道进行流量施测,“随测、随算、随整理、随分析”,总能熟练地完成测验任务。随着遥测设备的运用及全局工作需要,站上的四位职工只剩下李曙光一人。当组织上询问他独自承担站上日常工作是否有困难时,李曙光总是说:“我还能坚持。”他从来不说自己干不了,而是想方设法地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他培养妻子当自己的助手,因为随和健谈,还有一大批邻居乐意帮助他。一个人的测站,李曙光从不敢离开太久。有一次去随州市区看病,风云突变下起暴雨。李曙光马不停蹄返回测站,丝毫不敢耽搁。徐家河水文站为有关单位提供水情咨询服务,有很长一段时间费用欠缴,大家为此恼火不已。有人说不付钱,就不能提供服务,干脆一拍两散算了。李曙光却不这么认为,他表示为业主单位提供水情咨询服务是发挥水文技术优势、拓宽水文服务领域的重要载体,应该一边继续提供优质的服务,让对方看到水文人的诚意,一边与对方当面沟通了解原因,陈述水文单位的困难,约定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期限。最终水文人进一步取得了业主单位的信任,水情服务得以继续进行。

李曙光眼中的“普通人”

我就是个普通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李曙光一直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临近退休,他却割舍不下水文工作,越来越舍不得徐家河。记得刚参加水文工作不久,他痛失四位亲人,人生陷入绝望。来到徐家河水文站,李曙光用工作麻痹自己,被这里的山、这里的水逐渐治愈,一位姓吴的姑娘不嫌弃他一穷二白,这里的乡邻关心照顾“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水文人,于是,李曙光决定留在徐家河。年轻时的李曙光,把水文工作当作养家糊口的谋生手段,做事情贪图速度快,巴望着早点退休不必再死守早八点;如今的李曙光离自己年轻时的“巴望”越来越接近了,却开始“反悔”,他对水文工作的热爱每日俱增,对待每一项工作都力求做好,早八点不是禁锢,早已成了一种刻在骨子里的坚持。

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挥洒汗水,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李曙光同志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人,他以站为家、默默坚守,心无杂念、善始善终,是称职的基层水文人。

【责任编辑:唐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