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夏劲毅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贺逸馨)木兰山脚,滠水之滨,武汉市水文局长轩岭水文站就坐落于此。站长夏劲毅是一位“水文二代”,他扎根基层、默默坚守,用三十载的青春和汗水守护江河安澜;他视死如归、一往无前,用拼搏和奉献让党旗在汶川堰塞湖边飘扬。他是水文事业新征程上的赶路人,更是水文精神的播种人。
水脉情深,两代人接力坚守
夏劲毅的父亲是一位基层水文工作者,在长轩岭水文站默默耕耘几十载直至退休。对于水文工作,夏劲毅从小耳濡目染,虽然很熟悉,但也充满了敬畏与向往。毕业后,他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毅然踏上了这条充满挑战与奉献的道路,扎根基层水文站,续写与水文事业的深厚情缘。
“我父亲的文化水平虽然不高,但他图画得好,字写得好,这些都是靠日积月累的反复练习。”夏劲毅回忆说。20多年前,水文站的办公设备非常简陋,记录全靠手写手画。为确保水文资料的严谨,水文工作对字尤其是阿拉伯数字的书写要求非常严格。夏劲毅一踏入这个行业,便面临着一场关于细节与耐心的磨砺——从最基本的铅笔字练起。即便是看似简单至极的0-9这几个阿拉伯数字,也需经历长时间的刻苦练习。只有写出的铅笔字得到前辈的认可,才会被允许在测量过程中负责记载数据。这段时光,不仅是对书写技巧的雕琢,更是对他严谨科学态度的培养。
汶川驰援,火线入党显担当
2008年,那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牵动全国人民的心。湖北水文应急监测队响应水利部号召奔赴灾区抢测堰塞湖,夏劲毅就是当时这支队伍中的一员。收到征召号令,夏劲毅没有丝毫犹豫,临危受命,第一时间跟随队伍奔赴灾区。在灾难面前,他不仅是水文数据的采集者,更是生命的守护者。
在灾区,余震、落石时刻不在威胁他们的生命,但夏劲毅表示他早已经淡忘了,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在汶川火线入党。“当时我们湖北水文应急监测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我到四川去之前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能在抗震救灾一线火线入党,内心肯定是无比地激动和自豪!”夏劲毅说。
涉水前行,勇测洪峰护安宁
2016年的连续降雨,让武汉及周边地区面临严峻的防汛考验。位于新洲区柳子港水文站的监测断面上,过境的洪峰一个比一个高,水位急剧上涨,通往柳子港水文站缆道室的道路也被淹没了,时任该站技术负责人的夏劲毅决定带领职工转移至上游的临时断面施测。然而,上游区域也发生了溃堤险情,驾车绕行超过30公里仍未能成功抵达目标地点。为了抢测到历史最高水位流量,他们不得不身披雨衣、拎着仪器,沿着泥泞的小路步行一个多小时到达测流地点,而此刻洪水离堤顶已经不足半米了。
“这是很宝贵的历史资料!虽然过后可以通过比降推测出来,但是实测出来的流量对我们水文资料的收集特别重要,这份资料对以后的工程、设计等各个方面都有非常高的价值。”被问到为何要冒险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抢测洪峰,夏劲毅的脸上没有流露出丝毫后怕,反而因成功获得珍贵的水文数据而满心自豪。
科技赋能,传统不丢守初心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仪器、新设备被投入到水文工作中。夏劲毅感慨万分,他说:“现在水位和雨量监测都可以自动化了,大大减轻了基层水文工作者的负担。”然而,在享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他也没有忘记传统水文精神的传承,水文事业的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
作为站长,夏劲毅以身作则,积极引领和培养新一代水文工作者。他始终要求年轻职工在空闲时间练习铅笔字、书写阿拉伯数字,以保持水文数据手记的传统不丢,确保水文的真实性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在他的带领下,长轩岭水文站的年轻职工迅速成长,成为站上的中坚力量。
古人云:“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投身于一项事业,坚守于一地,倾注毕生心血去追求与奋斗,这无疑是一项艰巨而崇高的选择。作为老一辈“水文二代”的夏劲毅,用行动传承并诠释了新时代的水文精神,一代又一代的水文人亦会像他那样坚守岗位、守护江河,为水文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