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马胜江 李炎 通讯员 邓玖超 报道:“坚持高水平建设、高标准养护、高质量融合,真正让‘四好农村路’成为乡村振兴快车道。”8月23日,房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
初秋时节,走进房县红塔镇六谷村,错落有致的房屋、干净整洁的道路、绿草茵茵的游步道……一幅环境优美、宜居和谐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
近年来,房县交通运输局以争创“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为抓手,坚持“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一体化推进,扎实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农村公路由镇向村、由村向组、由组向户不断延伸,盘活农村特色资源,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城乡深度融合。
高水平建设,提高路网水平。加快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进村入户,打造客货运输“便捷路”,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米”。先后建成农村公路4305公里,改造危桥50多座,修建农村公路安防工程1800多公里,构建起高效、便捷的农村客运网络和物流服务体系。
高标准养护,实现路路畅通。将做好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列为“四好农村路”建设重要内容,坚持建养并重,大力修复缺损附属设施,全面推进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和绿化美化,着力打造“一路一风景、一村一幅画”的农村交通新格局。全面执行农村公路“路长制”管理,积极协助县人民政府出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考核细则》等文件,落实三级路长制,“路长制”公示牌设置率达100%,全县“路长”达321名,农村公路护路员达667名,实现农村公路“有人养、留得住、养得好”的目标。创新推出路政、交警、乡镇政府“三位一体”治超联合执法工作机制,有效保护农村公路建设成果,更好保障群众安全出行和道路运输安全。
高质量融合,铺就致富通道。推动农村公路与国省干线公路、城市道路、其他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盘活农村地区资源,实现城乡深度融合,为广大群众铺就致富通道。通过实行“农村公路+”模式,推动农村公路与产业、文旅融合,实现产业兴、群众富。其中,万峪河乡老人坪村、门古寺镇项家河村积极探索“四好农村路+富民产业”“四好农村路+生态旅游”“四好农村路+红色基地”等发展模式,实现农村公路与产业、旅游、文化充分融合。军店镇中村村田园综合体项目、花田酒溪·中国黄酒民俗文化村、化龙堰镇高桥村农家休闲等绿色生态产业,依托健全的城乡交通路网,助力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果为建设美丽房县提供强大支撑。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