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省直资讯

基层治理有温度 乡村变化有亮度——中国人民大学“千村百巷”社会实践活动先后走进大石板村、关口村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28日08:46 来源: 建始网

8月5日至8日,中国人民大学“千村百巷”暑期社会实践学生团队走进建始县花坪镇大石板村、关口村,以返乡调研为主要形式,通过开展参访体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以小见大解读强国背景下新农村基层治理、教育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概貌。

基层治理有温度

调研团队首先在两个村的村委会与领导班子进行了沟通交流,随后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深入村民家中入户调研,与村民们亲切交谈,了解基本信息,填写相关统计数据。

交谈中,实践团队了解到脱贫攻坚以来,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我家曾经是低保户,在村干部的帮助下成功脱贫,我非常感激村干部的工作。”村民王安华回忆道。调研期间,恰逢两村党支部开展支部主题党日,问候和采访了几位年逾八十的老党员。“如果不是党的政策变好了,我们家的生活不会有这么幸福。”老党员黄大菊高兴地说。

在深入调研大石板村与关口村的过程中,学生团队见证了基层治理的温度与力量。两村在党支部的领导下,通过有效的基层建设和治理,不仅实现了生态环境的优化、产业经济的发展,还显著提升了村民的生活水平。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村民们对党的政策的积极响应,共同铸就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这些成果充分体现了基层治理的人性化、科学化,展现了新时代农村在党的引领下,朝着建设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幸福乡村的目标迈进。

教育建设显新貌

围绕教育强国的主题,实践团队对两个村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观察和调研。

在大石板村,调研团队发现该村保留了具有标志意义的乡村希望小学,该校在职教师队伍稳定,共有14名教师辛勤耕耘在教育一线,学生人数超过30名。在当前许多乡村小学面临生源流失和办学困境的情况下,大石板村的希望小学却以其较大的办学规模和优异的开课成果在同类型学校中脱颖而出,成为乡村教育的一面旗帜,展现了乡村教育的活力与希望。

在关口村,了解到,该村支两委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积极借助社会力量筹集资金,设立了专门的人才振兴奖学金,旨在奖励和资助考上重点高中和大学的学生。今年,关口村委会向19位获奖学子递出这份饱含期望的荣誉和褒奖,激励他们勤奋学习,不断上进。这一举措不仅为村民子女提供了物质上的支持,更在精神层面上鼓励他们为村庄争光,为国家的未来贡献力量。关口村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提升了村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促进了全村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两个村在教育建设上的不同实践,共同体现了教育强国战略在基层的生根发芽。大石板村的希望小学作为乡村教育的坚守者,保证了基础教育的质量和连续性;而关口村的奖学金制度则作为一种创新机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奠定了基础。这两个案例都证明了,无论是坚守传统教育阵地,还是创新教育激励机制,都是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有效途径。

乡村振兴展风采

大石板村与关口村紧抓乡村振兴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各自地理和资源优势,致力于发展特色产业。在调研过程中,团队还走访了大石板村桃片糕厂和关口村葡萄产业园,了解两个村庄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路径和模式。

大石板村与关口村的发展实践,不仅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显著的提升,也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通过发展高山设施农业和葡萄种植产业,两个村庄不仅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也为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这些成果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农村在政策引导和自身努力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朝着更加繁荣和美好的未来迈进。

此次调研,不仅是对新农村基层治理、教育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深入解读,更是一次青春与时代的对话,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通讯员赖寒阳)

【责任编辑:唐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