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一示范四先行”作品征集95】漫评:江夏灵山矿区生态修复,让灰色矿坑“披绿生金”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28日18:39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2024年8月15日,是第二个全国生态日。今年全国生态日的主题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绿色转型无疑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而创新发展则是驱动绿色转型的“动力之源”。近年来,武汉市江夏区灵山矿区坚持以创新赋能矿山生态修复,将“灰天泥地”装扮成“蓝天绿地”,把“灰色矿坑”涅槃为“绿色金坑”,成功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出“荆楚智慧”。

江夏灵山,曾因石材质量好而闻名,六十多年前建立了武汉最早的采石厂。此后采石场数量与规模不断扩大,过度开采导致灵山矿区“满目疮痍”——空气灰烟瘴气,山体危岩耸立,矿坑严重塌陷,采矿废料弃渣漫山遍野,自然生态系统已濒临绝境。

问题摆在眼前,如何破局前行是对地方治理能力的深度考验。武汉江夏区给出了它的答案,那就是紧紧握住“创新”这一“破冰斧”,通过政策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合拳”实现灵山矿区蝶变“重生”。

“谋定而后动”,把牢规划政策“方向舵”,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系统谋划生态修复。灵山矿区的生态修复,把国土空间规划放在最顶层布局设计,以规划“一张图”兼容土地利用、植被生态、交通、文旅等规划,因地制宜,按照“宜农则农、宜建则建、宜水则水、宜留则留”的原则促进“修复成本最低化、修复效益最大化”。在此基础上,制定《武汉市江夏区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专项规划(2018-2022年)》,整合专业技术部门和高等院校优势资源,逐一明确矿山修复后各类型空间用地规模、结构、布局、时序,形成治理、保护、开发相协调的矿山生态修复最佳方案。“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决策者的眼光,决定了地域发展格局。灵山矿山修复从政策规划端发力,坚持顶层设计引领,统筹协调布局,以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擘画出生态修复“美丽蓝图”,把生态难题转化为“行动题目”,在生态治理举棋“若定”中落子无悔!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灵山矿区“焕然一新”的背后是技术创新的绵绵发力、久久为功,凝聚着众多科技工作者的日夜心血。“工业创伤”往往易留难祛,其“治愈”过程需要技术端的集成发力。灵山矿区创新工程治理技术,坚持不“大开大挖”,坚持“依山就势”、“顺势而为”,将自然修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为灵山量身定制工程治理措施——支挡工程采用生态格宾墙,截排水沟采用异型安装式生态沟,采矿边坑采用多维“复绿技术”......技术创新的多元并举、多头并进、多点开花,将矿山生态修复蓝图一步步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建设美丽中国同样离不开科技创新作有力支撑,既要尊重自然客观规律,因时因势创新,又要充分激发能动性,勇于敢于创新,在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历史进程中再建科创新功!

“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管理模式的推陈出新、锐意维新,是灵山矿区打赢生态修复攻坚战的又一“制胜法宝”。大型生态修复工程由于投入产出比较低,其资金运作管理历来都是一个难题。灵山矿区改变政府单一注资模式,创新运用市场化方式,引入社会资本,通过第三方国有企业投资复垦利用,多措并举筹措资金,盘活矿山存量用地,培育企业“造血能力”,释放出资金周转的“源头活水”。同时,为了提升灵山矿区生态修复价值,引入GEP(Gross Ecosystem Product)先进管理工具,系统评估修复提升带来的综合生态效益,开展“山水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目前,灵山矿区林木“总碳储量”已达98吨,昔日的污染之源已蜕变为武汉的“天然绿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灵山矿区管理模式更新始终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良方”促“善治”,在求真务实、变革求新中打造生态修复治理的“武汉样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强调要“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汲取灵山矿区的创新“灵动”智慧,善于开动脑筋,勇于挑战自我,敢于攻坚克难,在持之以恒、笃行不怠中为美丽中国建设再创新功绩!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文字:胡泽艺(武汉市江岸区球场街道)

漫画:郑铭袁(湖北美术学院“五十三梯”漫评团队)

责编:杨虹磊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