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区位于武汉市南部,有“楚天首县”之称。近年来,受“五区战略”政策利好和主城区人口、产业外溢叠加影响,江夏北部人口密度迅速加大、产业规模聚集,公路交通拥堵成为常态,对经济发展和市民出行影响很大。虽然先后开通了地铁7、8号线,仍不能适应城乡快速发展,亟待优化加强轨道交通建设。
江夏北部经济地理特征决定市民出行首选轨道交通。
江夏北部为纸坊街与江夏区经济开发区(开发区辖藏龙岛、庙山、大桥、金港四个产业园),产业、人口规模占全区70%以上,第二、三产业比重大,且与东部的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北部的洪山区距离较近,联系密切,人流车流密集。但由于汤逊湖分隔,仅有大桥产业园的文化大道、武昌大道,庙山产业园的江夏大道、藏龙岛的金龙大道四条主要道路与邻区相通,每天上下班高峰期交通堵塞十分严重,市民反映强烈。
轨道交通经济拉动作用十分明显。武汉地铁7、8号线开通后,极大缓解了纸坊街与大桥产园干道沿线交通压力,特别是文化大道两侧、黄家湖区域产业区位优势、居住生活条件得到迅速发展。但与之相比,由于基本与江夏大道并行的武汉地铁9号线迟迟未纳入建设规划,近20年内仍停留在总规划图纸上;武汉地铁2号线也是擦边掠过藏龙岛地区(区域仅设有藏龙东街1站),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与大桥区域相比已明显落后。
江夏作为新城区,毗邻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洪山区两个经济重镇、产业大区,大量人口工作、生活需要每天跨区来回奔波。随着大量单位入驻、市民购房生活、汽车进入家庭,物流出行交通压力近年来成倍增加。受汤逊湖制约,江夏大道、金龙大道作为面向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两条出境干道,已成为全市有名的“肠梗阻”堵路王者。与大桥区域相比,庙山、藏龙岛区域出行压力最大,但道路建设、通行却最为受限,几近饱和。轨道交通以大运量、高效率、绿色环保、出行便捷等优势,是彻底解决以上区域出行难的最优答案。2035年是我国伟大复兴第二阶段收官年,距今恰好十年“黄金发展期”。粗略估计,如果在江夏大道、金龙大道建设投用轨道交通,行车数量有望减少50%以上,将极大缓解通勤交通压力,并促进北部产业带臻于成熟,为实现江夏“中部示范、千亿倍增”目标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9号线的“久耗”与资源整合规划改造思路。
武汉地铁路9号线规划由青山区红钢城至江夏区五里界,全长20.2公里,设站13座,跨越青山、洪山、东新和江夏等四区。江夏区域全境穿过庙山产业园至南部终点五里界,对庙山地区交通意义十分重大。但由于跨越多区、线路高校众多、居民区密集、东湖需建隧道等多种原因,产生资金投入难协调、施工难度大、环保压力大、沿线开发潜力小等不利因素,加之并行江夏大道的武汉至咸宁城际铁路影响,以致频繁错过一至四期地铁建设规划,成为规划最早、建设最迟、市民反映最强烈的地铁线路,人们谐称“久耗线”。特别是在当前国内外经济乏力、国家大力控制城市地铁规划建设大背景下,即使有望纳入武汉五期地铁建设规划,但考虑以上不利因素,仍是阻力重重,前景堪忧。
天无绝人之路,江夏仍是风水宝地。仔细查阅地图,可以惊喜发现区内隐藏着一宝藏资源,那就是大部分线路与江夏大道并行的武咸城铁。武咸城铁开通以来因车次稀、乘客少被讽为“天天运空气、运椅子”,是极为失败的城建投资。如果能很好地利用将其改造为城市轨道交通,将能以最短时间改善纸坊、庙山居民出行,极大消除江夏大道交通压力。主要方法有:一是武咸城铁北部终点站设在青龙山地铁小镇(两者紧密相邻,非常方便),与地铁7号线并接换乘。好处是咸宁方向来客能很方便乘地铁进城;同时由于乘客量不大,对江夏居民影响很小,反对意见几乎可以忽略,是双赢之举。二是从纸坊站开通向武汉东站城际地铁,高峰期加大发班密度公交化运行,加上汤逊湖站与轻轨交互换乘,可实现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无缝对接。三是不等不靠,江夏区自主超前建设庙山站至五里界站的地铁线(以高架为主),与纸坊线形成“Y”字形,既有利于第一时间解决庙山南部出行问题,也为未来的9号线施工减少工期。主要好处有五点:一是很好整合利用了现有线路资源,只需改造青龙山地铁小镇站实现城铁与地铁乘客换乘;二是解决问题彻底,且施工量极少,如果各方协作推进、技术问题解决顺利的话,两年内便可投入运营;三是经费投入极低,换乘站建设以及线路、服务改造,粗估投入可控制在1至2亿元内,相对新建费用投入极低(需专业机构设计论证);四是极大减少出行通勤时间,无论从纸坊还是五里界,乘车到武汉东站,时间可控制在40分钟左右;五是极大减少江夏大道等干线道路交通压力和市民驾车费用、排气污染。粗略估计江夏大道高峰期车辆可减少50%以上,拥堵问题将得到缓解。
当然,由于武咸城铁与武汉地铁分属不同单位,协作有一定难度,但在双赢、多赢利好引导下,只要市、区两级积极协调,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江夏区也可以考虑租借线路的做法整合线路资源,对多年亏损经营的线路产权单位是很有吸引力的,无理由拒绝。
从江夏北部区域发展展望未来轨道交通网络规划设想。
江夏北部是江夏经济重心、发展重点、首要之地,近年来产业聚集、人口猛增,第二、三产业发展迅速。在现有道路规划建设日趋完善的情况下,超前整体规划轨道交通,对江夏未来发展,特别是“一示范四先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主要设想有三点:
预研先行、超前规划建设。江夏区距离主城区最近,毗邻世界级的光谷(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城乡建设一直走在新城区前列。以轨道交通为例,地铁线路最多、规划建设通车最早,在产业发展、人口聚集方面已占有先天优势。虽然轨道交通由市政府统一规划,但新城区重要性远逊于主城区,因此江夏区应不等不靠,在争取纳入全市统一规划基础上,主动加强域内轨道交通预研,条件成熟情况下可自行投入,先建先用,逐步跨区接驳入网。换个角度思考,如果江夏走在前面,市级肯定会优先规划投资,早见成效。因此意义更加重大。
尽快规划建设藏龙岛至金口轨道交通(地铁)。金龙大道横贯江夏北部东西向,连贯经济开发区和纸坊街,重要性日渐突出,轨道交通建成对沿线发展拉动作用十分明显。虽然市政府对金口至藏龙岛方向已规划地铁线路,但从编号和热度就可以看出这个饼既大且远,实在等不起。除金龙大道外,还应兼顾郑店大健康产业园(107国道沿线)发展,可考虑藏龙岛至纸坊为单线,纸坊至金口采用复线,即纸坊——郑店——金口(A线)和纸坊——纸坊——金港——金口(B线)。该区域除郑店引入大健康产业园、金港汽车产业园外,尚未大规模开发,轨道交通的超前规划建设,无疑极大促进土地升值及产业人口聚集。同时建议采取高架轨道形式,降低建设经费投入。
远期规划纸坊至山坡轨道交通强化北部辐射带动作用。当前江夏区为平衡南北发展,重点发展打造以山坡街道为中心的南部产业集群和人口大镇;同时还应远瞻山坡机场作为未来武汉第二机场可选方案、承接武汉南部铁路物流枢纽等可能性,乐观估计到2035年山坡将建成产业规模近百亿、人口30万左右的南部重镇。山坡至纸坊之间可规划建设地面轻轨,实现至纸坊半小时,中心城区一小时候交通通勤能力,对于推动江夏南部经济发展具有极强的推动作用。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奚学东(江夏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
责编:杨虹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