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滚动播报

云梦“七网”共修 ⑦丨以文化之力,提振城市“精气神”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30日18:01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有序对外开放、免费培训班、文化夜校、演出下乡、赶年货大集、非遗大集……今年,云梦县各类文化活动如火如荼,各类主题丰富、形式多样、内容多元的文化惠民活动,文化引流带动文旅产业发展,让云梦县老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云梦县博物馆。陈志勇 摄

云梦,历史悠久,文明璀璨,是一座小而精的园林城市。这里,发掘了睡虎地秦简,秦基层法律工作者“喜”,在竹简上一笔一划记录了帝国崛起的风云变幻时代,为后世揭开秦律的神秘面纱;这里,出土了“黑夫木牍家书”——中国第一封实物家书,让世人见证了秦统一中国大时代背景下普通人的家国情怀;这里,孕育了深厚的黄香文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云梦人,将孝道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云梦人从不缺精神粮食。

云梦历史沿革。

黑夫木牍家书(部分)。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近年来,云梦县破题开启”一主四化“发展路径,坚定文旅产业化,加快文旅硬件设施建设,楚秦汉孝文化在这里沉淀放大,将丰富的文化元素植入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构建“3+6+N”全域旅游格局,城区博物馆、楚王城、祥云湾“铁三角”稳固成形,乡村花开十月、梦南花海等农文旅融合示范的“六朵金花”竞相绽放。

楚王城公园夜景。

不断夯实城市文化“软实力”,坚持以提档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契机,创新打造“两约四会”“幸福云家”“德育银行”等文明实践载体,为建设文明城市提供有力支撑。发挥社区“大党委”和“1+2+8+N”组织体系作用,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下沉党员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让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多选择。

市民们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看电影。

学习陶艺。

文化夜校里不少市民前来学习书法。

每天晚上都会过来跳跳舞、看看电影,与朋友聊聊天;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学习加油站,看一看自己喜欢的图书,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在这里,可以学学陶艺、书法,看看非遗节目,交交新朋友,整个人的身心都是愉悦的;

感觉自己的业余生活过得越来越丰富多彩;

……

在云梦县吴禄贞体育公园里,居民们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高兴地向记者分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带给他们的好处。

“云尚花开 德润梦泽”志愿服务大集。彭双明 摄

据了解,云梦着眼于阵地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联,完成800平米文明实践中心提档升级,建设15000平米文明实践广场,打造思想引领、文明养成、文化传承、志愿服务、指挥调度一体化“文明实践+”综合体。今年上半年以来,已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2100余次,服务群众达13.65万人次。

国家级非遗三节龙跳鼓舞。

花朝节。

同时,围绕重大传统节日和重要纪念日,持续开展“楚王城里过大年”、赶年货大集、非遗大集、“花开十月民俗年”“花朝节”等浓郁地方特色活动,累积参与群众14万余人次;启动“尺牍情深云梦长”家书文化推广季,举办“与信共情”全国征文、“第一封家书”古文翻译大赛等系列活动,建设和弘扬新时代良好家风。

非遗剪纸。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秦礼刚表演皮影。

云梦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主任袁红霞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继续以“亮点、拓面、提质、增效”为目标,以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围绕创新理论学习实践、党的政策宣传宣讲、主流价值培育践行、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移风易俗持续深化等重点,创新开展了“德育银行”“文化夜校”等文明实践项目,大力推进品牌阵地、品牌文化、品牌组织建设,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策划:左砚文、钟毓峰

记者:杨卓玉、付逸飞

通讯员:程爱华、聂杰杰、张翠玲

出品:中共云梦县委宣传部、荆楚网(湖北日报网)、云梦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左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