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旅游好“枫”景 宣恩这家法庭“不太忙”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31日10:56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胡坤、陈琳)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彭家寨旅游景区,被誉为土家建筑的“活化石”,景区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彭家寨吊脚楼群为核心,如今已成为恩施州文化旅游新名片。

沙道沟人民法庭紧邻彭家寨旅游景区,该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让纠纷消弭在萌芽状态。自旅游法庭成立以来,无一件涉旅游纠纷进入诉讼阶段,这家旅游法庭真的“不太忙”。

源头治理,减少矛盾纠纷

“法官,早就听说你们推行的诉前调解,这下节省我们不少时间,还让我和邻居重归于好,司法果真有温度!”村民李某在案结后对法官感慨。

法庭依托“1+4+N”多元联动,与当地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共同协作,将关口前移,尽力将纠纷解决在诉前。对于标的额不大的矛盾纠纷,引导当事人选择成本更低、对抗更弱、有利于修复关系的途径化解,力促当场履行,实质性化解。2024年以来,法庭参与诉前纠纷化解50余次,成功诉前化解矛盾纠纷40余起,受理案件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呈下降趋势。

“人民法庭+”,扩大解纷渠道

“村里面有专人指导立案,很方便。”在法庭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杨某整理好起诉材料,几分钟便完成立案流程。

法庭完善站点布局,在彭家寨景区、松坪安置点、上洞安置点设立法官工作站,在辖区内设立村级诉讼服务点,打造“人民法庭+法官工作站+村级诉讼服务点”的司法服务阵地,推动源头解纷、综合治理等工作深入开展。

法庭不定期派人到法官工作站进行案件调处、接访群众和纠纷调解等工作,在服务站点明确兼职调解员及诉讼联络员,带领辖区网格员、联户长首接首办调解本辖区的各类矛盾纠纷,负责与法庭做好辖区的诉讼联络对接,助推站点工作实体化运行。此外,法庭常态化开展巡回审理和调解,将法律服务延伸至村(社区)、组,实现“坐堂办案”向“上门解纷”的转变,把司法便民举措落实到执法办案全过程,充分展现司法温度。

法治宣传,擦亮为民底色

“法徽由麦穗、齿轮、华表、天平构成……”干警正向宣恩县沙道沟镇初级中学的学生们介绍法庭的基础知识与审判流程。

法庭定期举办法庭公众开放日活动,到学校、企业、村委会等开办法治讲堂,定期培训调解员、村支“两委”人员,助力打造民主法治示范村寨,力争创建“无讼村”。

“……如果大家遇到以上或者其他侵害自身权益的情况,都可以反馈给消费者协会、相关行政部门以及人民法院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助力打造和谐有序的旅游文化导向,法庭积极拓展法治宣传渠道,在旅游景点现场发放相关法治宣传资料、旅游手册,为游客提供旅游消费类法律咨询服务。

法庭还将法治讲堂开到企业,为旅游公司送上法治礼包,提升景区工作人员法治素养,与文旅部门强化沟通,督促景区的日常管理,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加优质、舒适的旅游服务。

在继承和发扬“枫桥经验”的新征程上,沙道沟人民法庭坚持融入地方党委政府大治理格局之中,着力完善“社会调解优先、法院诉讼断后”的递进式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用实际行动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为擦亮“仙山贡水·浪漫宣恩”文旅名片贡献司法力量。


【责任编辑:曹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