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全国各地“文博热”持续升温,“为一座博物馆,奔赴一处山海”成为了当下旅游的主旋律。天南海北的游客们纷纷走入博物馆,透过三星堆精美的青铜面具,体验古老文明的奇幻色彩;参观文博展,穿越一件件华丽的天青瓷器,窥见中原文化的辉煌灿烂。每一座城市的博物馆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值得我们去探索。然而,许多城市的热门博物馆“一票难求”,如何破解“入馆难”,成为了当前文博旅游发展的一道难题。
“一票难求”的背后,折射出了当前文博产业发展的结构性问题。从游客们的切身体验来看,“预约难”现象主要出现在各个城市的热门场馆。《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等节目让精美的国宝走进公众视野,带火了国宝所在的藏馆,同时暑期旅行又与亲子研学高峰叠加,场馆的承载空间不足,导致了供需关系不平衡。而预约制度的设置原本是为了合理分流,却由于放票规则不完善,在高峰时段经常“放票即售罄”,把参观的游客堵到了门外。
面对“一票难求”,各地博物馆应如何及时求变,接住文博的“泼天流量”呢?事实上,不论是线上预约还是线下购票,都应该结合实际不断优化。对于热门的大型文博机构,要结合实际需求动态调整。像陕西历史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等地都推出了延时服务,在旅游高峰期分白天和夜间时段开放,为旅客们提供了更为多元化的选择。在门票预约机制上,一些博物馆采用错峰预约的形式,一天内有多个时段可以自由预约,同时及时释放票源到线下窗口,为线下游客提供方便。
文化畅游,各地博物馆也应充分考虑个性化需求。群众对文博的热情,不仅在博物馆之中,还在生活里。近年来,许多文创产品“火出圈”,古老的文物通过再创作,以生动的形象和游客们“零距离接触”。像湖北省博的“楚地奇兽”冰箱贴、古朴的《长江之歌》编钟、以及“网红”越王勾践剑毛绒玩具,为不同群体提供了多样化选择。同时,各地也在探索通过线上展览,线上推介的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文博产品,走进它们背后的历史故事。
持续激发“文博热”,还需积极整合文博资源,扎实推进文化旅游有序发展。在许多城市,往往是热门的大型博物馆“堆满了人”,颇具特色的中小型博物馆越无人问津。这些丰富的文博资源可以和大型的博物馆相互补充,一方面,在进行文旅宣传时可以更多的推广地方博物馆,讲好文博故事,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到馆内的文化特色;另一方面,可以在中小型博物馆中举办系列藏品展览,将热门博物馆的精美藏品流动起来,实现文博资源的“完美联动”。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张门票,连起了古今;一座藏馆,诉说着岁月。精美的文物,凝聚了古人的勤劳与智慧,拥抱着历久弥新的中华文化。只有充分认识到当前文博产业发展的需求,提升场馆服务能力,才能让群众更好的与藏品近距离“交流”。切莫让一张小小的门票,浇灭了持续升温的“文博热”。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宋广朋(武汉东西湖区)
责编:郭蕾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