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三峡大坝坝头库首的许家冲村,有一位令人敬仰的新乡贤——原许家冲村党支部书记李文洪。如今71岁的李文洪,已经从村两委班子上退下来,但他对许家冲村的关怀与贡献从未停歇,他对家乡的深厚情怀吸引着更多的乡贤能人投身于许家冲的乡村振兴之中,共同描绘着许家冲建设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
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用文化凝聚人心
许家冲是典型的移民大村,因为三峡工程建设,坝区、库区、高压走廊,还有企业迁建的移民,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移民之初,村里矛盾纠纷不断,2005年,原西湾村、覃家沱村、许家冲村三村合并成许家冲村后,矛盾更加突凸,人多地少,不少村民无所事事,打牌闹事脾气火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李文洪站了出来,主动扛起了合村后第一任村支书的重任。
如何把一盘散沙聚拢,引导村民转变观念心往一处想?这成为摆在李文洪面前的头等大事。用文化凝聚人心,李文洪想了很多苦方法,尝试从广场舞入手,把村民们从牌桌上拉下来。培育广场舞热心领队,每周请区里老师来现场教学,村干部每天晚上轮流加班打扫广场、调试音响、烧水泡茶......通过舞蹈交流,村民们慢慢熟悉起来,村里因势利导,广场舞的大喇叭开始见缝插针播起小新闻,广场成为了屋场会的传播地。
“搭建村民相互融合的交流平台,吸引更多移民们主动开展文化活动,主动结交新朋友,主动融入移民大家庭,主动建设新家园,才能让合村变成合心,变成真正的一家人。”李文洪带领村两委班子以广场舞为起点,推动乡村文化活动多元化发展,交谊舞、腰鼓舞、地花鼓、采莲船、龙灯、舞狮等表演形式多样,健身运动会、送戏下乡、春晚等活动精彩纷呈,让移民们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
抓典型带动示范 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共同致富
“任职一届,就要稳定一村、致富一村。”搬迁后的许家冲,面对的是一片未知与挑战。如何让村民们安心走下捕渔船,大步走上富裕路?李文洪提出了“六个一”的解决思路,即处理一批遗留,化解一批矛盾,确保一方稳定,复垦一片土地,发展一批产业,安置一批移民。
为了及时解决移民们“先搬后安”的资金缺口,李文洪一边争取国家补偿政策、一边跑资金项目。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近200万元的村级债务全部化解。
在解决债务的同时,李文洪大力抓典型带动示范,鼓励谢蓉、望运平、韩永红等村民先试先行,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李文洪拿出6000元起步资金,资助望运平组建双狮岭茶叶合作社,年收入近8000万元,带动1200多户社员增收。在李文洪的带领下,妇女代表谢蓉组建沁邑民俗文化有限公司,将传统非遗文化“牵花绣”和实用商品结合起来,打造“峡江绣女”品牌,带动50多名移民姐妹在家门口就业。移民韩永红把老旧农宅变民宿,打造独具特色的“韩家大院”农家乐,把美丽庭院开在峡江岸边,带动全村开起来38家民宿。一次次探索、一次次改进,许家冲俨然已经从一个产业“空心村”蜕变成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农村。
退休不褪色 继续发光发热传播乡风
“退休不褪色”,李文洪退休后没有选择安逸的晚年生活,而是继续发挥余热,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为村庄的发展出谋划策,他光荣的拥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基层理论宣讲员”。
三十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让李文洪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宣讲方法:基层理论宣讲不说大道理,高大上理论自己讲不透,干部群众也很难听进去;专讲小故事,拿群众身边的人说事,这样群众听得懂、也听得进。他用生动形象的宜昌话,用真挚的移民情感,用基层工作独到而深刻的感悟,讲望运平创业的正面案例,讲扯皮的反面典型,讲自己被群众砸掉三颗牙的群众工作故事,讲许家冲移民搬迁前后的变迁与发展,讲《党员公约》基层党建工作......他坚持不懈地传播着乡风文明,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据不完全统计,李文洪已累计为各单位上党课超过三十场,从省三峡办到三峡总公司,他的足迹遍布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