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青山行实践队”为长岭岗社区拍摄制作的宣传片。(来源:湖北民族大学团委)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苏鑫鑫、廖璐瑶)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探寻和传播绿色经济转型下的乡村振兴致富路径,今年7月至8月,湖北民族大学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校级专项团队——“我向青山行实践队”深入恩施州建始县龙坪乡长岭岗社区,挖掘其从“煤”到“美”绿色蝶变背后的故事。
建始长岭岗 “森”气十足。(龙坪乡供图)
恩施州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素有“鄂西林海”“天然氧吧”等美誉。通过保护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和自然条件,发展生态旅游、绿色农业等产业,提升了乡村的综合竞争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不二法门。长岭岗社区便是乡村振兴的成功范例。
长岭岗草原游人如织。(龙坪乡供图)
实践队通过入户访谈,有针对性地访问了包括前煤矿工人代国堂、转型后的民宿经营者熊明富、经济转型领导者陈久龙、返乡创业者姚鹏在内的12位村民。村民们介绍,长岭岗社区的煤炭产业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经历了从手工挖掘到机械化作业的转变,直至2013年左右煤矿大多关闭。长期的煤炭开采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部分村民出现了矽肺病、牙齿普遍发黑等健康问题。“挣了钱没有时间花是村里人开始关注的问题。”该地产业转型领导者陈久龙说。
实践队与长岭岗社区工作人员合影。(张玉婷 供图)
2013年,乘着国家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政策的浩荡东风,长岭岗开始探索经济转型,发展生态旅游和康养民宿等产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地方政府、乡贤能人和广大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长岭岗实现了从“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的华丽转身,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康养旅游圣地。
实践队走访前煤矿工人代国堂。(苏鑫鑫 供图)
如今,该社区拥有240多家民宿,床位供应近5000个,综合年收入近800万元。从“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身泥”到“晴时花香满径,雨落绿意盈枝”,长岭岗社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找到了自己的致富密码。
在天然氧吧中穿行的森林小火车。(龙坪乡供图)
8月31日,实践队赴恩施市白果乡下村坝村开展“绿色经济转型•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宣讲活动。实践队通过互动式、接地气的宣讲,向下村坝村村民分享了长岭岗社区绿色经济转型的成功经验和民宿开办的务实建议。现场反响热烈,村民纷纷发表自己的感言,期待未来的下村坝村能够成为更加美丽、富裕、和谐的新农村。
实践队与村干部以及村民合影。谭宸东 供图
“长岭岗社区的绿色转型故事不仅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也是对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原则的深刻体现。牢记两山理念,响应国家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号召,实践队将继续深入基层,以镜头为笔,文字为墨,挖掘并讲述更多绿色经济转型下的乡村振兴致富之路,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湖北民族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