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鄂东新闻

40年后的师生不了情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24日12:29 来源: 荆楚网

1

40年前,阳新县人民医院迎来了

8名女医学生和8名男医学生

他们是湖北科技学院79级医学实习生

正值二十郎当岁的他们

刚从“象牙塔”中走出来

就一头扎进治病救人的第一线

这批年少青葱,芳华正茂的实习生们

在寂静而严肃的医院环境中

带来了青年人特有的朝气、活泼、奋进气息

300多个日夜里

老师们言传身教

无论是人生价值观

还是医德医术医风

16名实习生所获甚多

李亚屏说:

“我老师是老院长潘学豪,他做手术,舞蹈一般优美!”

实习队长郑波说:

“我学会当一名好医生,一名好老师,40年来,一句句传给更多实习生。”

微信图片_20240924015809.jpg.jpg

副队长徐红说:

“犹记得,人生中第一台手术是老师指导我拔牙;离开时,全院送行……”

倪明军说:

“老师考我,‘骨髓炎好发部位在哪’我答不上来,从此苦学医术改变了命运。”

微信图片_20240924015759.jpg.jpg

龚树生说:

“老师们不求名不求利,将一身医术毫无保留传授,回想起来,感动难言。”

微信图片_20240924020826.jpg.jpg

张湖萍说:

“当时都是穷学生,老师们像关心自家孩子一样,温暖了我一生……”

300多天的相处

这些孩子们早已把医院当成了自己的家

在这里,他们开启了人生和职业规划的第一站

2

40年里

当年那批实习生的人生轨迹一路向上

成了各自领域的专家

余俊文教授,原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院长

龚树生教授,首都医科大北京友谊医院外科专家

钟强教授,同济医学院急诊科专家

鄢璞教授,瑞士Medisyn病理所所长……

微信图片_20240924021016.jpg.jpg

同为白衣者,万里医道风

在全国乃至国外,那16名实习生

接过老师手上的“青囊”躬身前行

为社会兢兢业业奉献一生所学

为万千群众身体健康默默守护

为“健康中国”贡献毕生力量

40年后

当年龙腾虎跃的壮小伙子的两鬓已然星星

当年婀娜多姿的美丽姑娘的眼角堆上皱纹

微信图片_20240924015741.jpg.jpg

然而

当年那个光荣梦想起始的地方

始终是那道夜半梦回的“白月光”

“一定要回家看看!”

“爬都要爬回来!”

历尽千帆人已老

归来依旧是少年

无论身处海内海外,抑或是大江南北

同学们相约——

趁着“年少”,说走就走!

3

当年阳新县人民医院院长潘学豪

如今已是86岁的老者

但他依旧精神矍铄

“我每天都念着,你们终于来了!”

微信图片_20240924021232.jpg

潘学豪是阳新县卫健事业的亲历者、建设者和见证者

1963年

阳新迎来了38个医学毕业生

潘学豪是其中的一员

作为下乡知青

他一边搞生产

一边在荻田地区当大队医生

当时荻田地区是血吸虫重灾区

“大肚子病”患者屡见不鲜

每年抢收稻麦季

群众在齐腰深的水里割麦穗稻穗

经常爆发群体性急性血吸虫病

一百几十号青壮年劳动力齐刷刷病倒

24岁的潘学豪背着药箱走村入户

第一时间为感染群众诊疗

往后30年

他成长为阳新县人民医院治病救人的“一把刀”

在他精准的手术刀下

数不清的阳新群众战胜了病魔

他说

受制于交通条件和医疗卫生水平制约

过去几十年

一部分阳新群众身体体质不佳

新生儿破伤风、多发性脓包、突发性心脏病……

往往成为群众生命的“杀手”

随着血吸虫病的消灭

阳新县交通条件和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过去那些要人命的疾病已不足为虑

回顾60年阳新卫健事业发展史

潘学豪得出结论——

“快速发展的阳新,首要是健康的阳新!”

而健康的阳新

离不开阳新县委、县政府一届接着一届干

对医疗卫生事业“久久为功”

更离不开一代代医学生的培养、生根、壮大和默默奉献

阳新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肖志刚如是说

微信图片_20240924015713.jpg.jpg

师恩难忘,教学相长

40年前恩师毫无保留“青囊以授”

40年后学子学成归来“传经送宝”

这本身就是一种传承

阳新县人民医院院长夏树前说

微信图片_20240924020353.jpg.jpg

当年的16位学子没有辜负谆谆教诲

如今欢聚一堂共叙师生不了情

为当下医德医道薪火相传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唯“星光不负赶路人”

在阳新医疗卫生事业领域中

饮水思源、教学相宜的故事仍在继续……

策划|阳新县人民医院宣传统战科

执行|洪芳、柯强

文图|田城

【责任编辑:王焱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