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省直资讯

【文物映荆楚 文创铸新韵】青钟鸣音,风起福来:聆听编钟的现代回响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30日15:29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叶恒 通讯员 孙立 何微 实习生 王秀秀)为切实加强文物活化利用,推动荆楚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24年,湖北省文物事业发展中心开展第二届"荆楚文博文创设计进校园"项目。

随着结项评审会的召开,414件作品通过终审,通过率达98%,其中46件被评为优秀作品,入选设计稿落地转化率超过10%。这不仅体现了荆楚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展现了湖北省在文物活化利用和文化创新发展方面的显著成就。湖北省文物事业发展中心通过"一校一馆一企"的合作模式,联合七所高校、七家博物馆和七家文创企业共同发力,让荆楚文物在现代设计中焕发新生,让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完美融合。

"文物映荆楚,文创铸新韵"系列专访将带您深入了解"一馆一校一企"的合作模式,走近馆藏文物,挖掘每一件文博文创作品背后的故事,感受荆楚文化在创新与传统交融中的新生。在"青钟鸣音,风起福来"这一文创设计作品中,我们将看到随州市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如何被赋予新的生命,湖北大学的设计团队如何将编钟的"形"与"声"融入现代设计之中,以及湖北楚天书局传媒有限公司如何将这些设计实现商业化生产和推广。

走进随州市博物馆,聆听青铜编钟的现代回响

01青铜编钟风铃新系列侧视图3.jpg.jpg

"青钟鸣音,风起福来"青铜编钟风铃新系列侧视图

"青钟鸣音,风起福来"这一优秀文创设计作品的设计原型,源于随州市博物馆内的珍贵文物——曾侯犺编钟、曾侯與编钟,设计者为湖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李卓恩与李梓瑞,指导老师为万小妹。目前这一设计已进入打样阶段,由湖北楚天书局传媒有限公司负责实际落地转化。


微信图片_20240930140641.jpg.jpg

曾侯犺编钟

据随州市博物馆文创部主任李傲丽介绍,"青钟鸣音,风起福来"这一文创设计的文物原型正是现存于馆内的曾侯犺编钟、曾侯與编钟。曾侯犺编钟出土于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是迄今所见西周时期数量最多的编钟,也是曾国已发现年代最早的成套编钟,由1件镈钟、4件甬钟组成。镈钟是四虎镈钟,两边分别有两只向下攀爬的老虎,造型非常精美。甬钟又分为带乳钉和细的阳线纹两种,因此,这组编钟总共有3种形态。这套编钟较之商代殷墟编钟的宫、角、羽三声,新增加了"徵"音形成四声,构成了"四声七音"的律制,证明西周早期,曾国在音律上有了拓展,为后来曾侯乙编钟形成十二律奠定了基础。


微信图片_20240930140632.jpg.jpg

曾侯與编钟

曾侯與编钟于2009年发现,文峰塔M1出土,年代是春秋晚期,均为甬钟。甬钟M1:3钟铭自称"余稷之玄孙","稷"为周之先祖,说明曾国为姬姓。铭文记载的公元前506年吴、蔡、唐伐楚以及昭王奔曾的史实,与文献"昭王奔随"契合,是研究曾国始封、曾楚关系以及解开"曾随之谜"的重要物证。

项目期间,湖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30余名师生到随州博物馆开展馆校合作交流活动。期间他们参观文物展览、欣赏编钟乐舞,与馆藏文物近距离接触,进一步加深了对曾随文化、荆楚文化的了解。馆方在学术报告厅召开主题讲座,与湖北大学师生们积极交流,并结合馆藏文物与市场需求,分析了当今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现状和发展前景。

零零后设计者的初衷,以有形之物传递无形之声


微信图片_20240930140646.jpg

设计者之一李卓恩

"期许有形之物,传递无形之声。"来自湖北大学的李卓恩介绍,"青钟鸣音,风起福来"这一作品的设计灵感源于对曾侯犺编钟、曾侯與编钟两个不同类型编钟的细化研究。这一设计结合了博物馆方关于青铜编钟展览和编钟演奏的意见,抓住了青铜编钟的"形",赋予不同的"色",传递人们期待的"声"。形、色、声三者的结合,让青铜编钟的形象更让人印象深刻。

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团队主要遇到了三个难题。一是关于造型的取舍问题,对编钟的解构、重构的程度选择,不应过分地还原,但又要保留其可识别的部分。最后设计者决定弱化细节,将部分重要纹理进行调整和筛选,且考虑到平面纹理在曲面上的效果区别,做出了相对应调整。二是对风铃声音介质探索的问题,寻找合适且能传递优美声音的介质,需要更专业的设计师和工程师一起尝试。三是需要在创意与实用性之间寻求平衡,设计过程中要时常面临二者间的冲突。一方面,希望作品能够充满创意和新颖性;另一方面,也要考虑作品的实用性和市场接受度。

微信图片_20240930140650.jpg.jpg

设计者之一李梓瑞

另一位设计者李梓瑞说道,在参与这一项目时虽然缺乏实际经验,但在设计过程中逐渐掌握了将文化元素转化为设计语言的方法和技巧,希望创作出既符合现代审美又蕴含荆楚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这些产品不仅能够作为旅游纪念品或文化礼品推广销售,还能成为传播荆楚文化的重要载体,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荆楚文化。

批量生产500件,从图纸到实物的市场转化

07青铜编钟风铃新系列其三:古铜配色侧视图2.jpg.jpg

"青钟鸣音,风起福来"青铜编钟风铃新系列其三:古铜配色侧视图

湖北楚天书局传媒有限公司文创部主任夏远志在接受采访时介绍,首批将准备量产"青钟鸣音,风起福来"500件,并且会在线上平台和线下渠道进行销售。他解释了选择这款设计投产的原因,认为这款产品将编钟的"形"和"音"做了比较好的结合,既有编钟的外在形象,又可发出清脆的声音,较好地提炼了编钟的特色,风吹使编钟风铃内部的玻璃弹簹片摆动、撞动风铃壁内而形成不同乐声,有"风起福来"的美好寓意。

图片7.jpg

楚天书局越王勾践剑系列文创

据悉,楚天书局致力于荆楚文创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以及荆楚文化的传承、传播,已经生产出多款广受大众欢迎的文创作品,且有12款产品入围武汉礼物、4款产品获评"2023精品武汉礼物",其中"剑证风云 书写时代"越王勾践剑套装荣获"2023十大人气武汉礼物"称号。2023年底捧获湖北省文化产业创新创意设计大赛"湖北欢迎‘礼’"赛道一等奖。


图片8.png.png

随州市博物馆文创区

在谈及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潜力时,随州市博物馆文创部主任李傲丽说道,这些文创产品既能促进公众对博物馆藏品的了解,又可满足广泛的文化与审美需求。她认为文创产品作为文化传承的媒介,不仅拓宽了文物及文化的传播渠道,还能通过市场机制为博物馆带来经济收益,进而投入到学术和社会教育项目中,最终实现文化与经济的互利循环。

【责任编辑:刘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