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善用法治之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1日14:37 来源: 荆门晚报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近年来,全市两级法院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将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落实到审理的每一起知识产权案件中,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据统计,2022年以来,全市审结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案件725件。其中,商标权纠纷342件,占比47.2%;著作权纠纷339件,占比46.8%;不正当竞争纠纷11件。

让真创新受到严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制度保障。2022年,综合考量当事人权利救济、诉讼机制社会效用与司法效益最优配置等因素,市中级人民法院将第一审知识产权相应管辖权调整至东宝区人民法院,促使管辖系统布局完善。

通过组建专业的审判团队,开展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案件“三合一”审判,开辟涉知识产权诉讼“绿色通道”,实行知识产权诉讼案件繁简分流,简案快审、繁案精审,有效缩短诉讼周期。

据了解,全市目前有效发明专利2474件,有效商标注册总量24981件。全市两级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重点领域、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软实力,以司法之力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

“把知识产权保护落到实处,司法裁判还要有力度、动真格。”知识产权审判团队不断加大司法保护力度,彰显出严格保护的主基调。今年以来,我市人民法院对2件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分别按照法律规定计算方法的2倍、4倍判令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

筑牢知识产权保护的法治堤坝,让真创新受到严保护。荆门,走出了一条独具地方特色、影响深远的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道路。

让抓末端变成抓前端

荆门因工而立,因工而兴。俯瞰各工业园区,汽车产业飞速发展,新能源产业势头正旺,而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更高水平的营商环境。

全市两级法院整合知识产权咨询、纠纷调解、法治宣传等资源,将知识产权服务窗口前置,保护关口前移。今年以来,东宝、掇刀区人民法院先后在东宝工业园、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设立知识产权联合保护工作站。

通过前期“走访式”需求调研、“定制化”普法宣传、“递进式”巡回审判,全市两级法院整合优势资源,与各相关单位力量共同下沉园区,建立起知识产权保护直通机制,进一步畅通了知识产权行政、司法保护与服务渠道。

“工作站的入驻为园区科创主体提供了智力支撑,对企业预防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具有重要作用。”园区一创新主体负责人感慨。

“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源头治理促进企业自觉合规经营,是知识产权保护治本之策。东宝区人民法院将知识产权案件庭审前移至“共享法庭”,将司法服务送进企业,在园区就地解决企业矛盾纠纷,打造知识产权纠纷解决优选地。自2022年4月运行以来,“共享法庭”审理、调处知识产权案件603件。

与此同时,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省高级人民法院在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和湖北金汉江精制棉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实践基地。

源源不断的法律供给持续提升企业自主保护知识产权和运用法律武器维权的意识,帮助企业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让本地产变得更有“位”

荆门素有“中国农谷”美誉,它位于湖北省中部,东接大洪山之毓秀,北枕荆山之灵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丰富的生态资源,为培育优质地理标志产品提供了有利条件。

据了解,我市现拥有京山桥米、钟祥葛粉、纪山龙米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件,沙洋花生、仙居麦酱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8件,长湖鳙鱼、双井西瓜等农产品地理标志16件。

地理标志作为重要的知识产权,是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加强地理标志与区域品牌保护是人民法院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传承传统文化应有之义。

市中级人民法院搭建地理标志与区域品牌保护联动机制。去年6月,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京山市政府召开地理标志和区域品牌保护专题研讨会,成立“湖北省商标品牌与地理标志研究院荆门研究中心”。随即,市中级人民法院报请省高级人民法院后,联合我市相关部门推动制定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并形成地方标准、完善检测体系。

据悉,全市先后立案查处侵犯某品牌米商标权案等,另有2家龙头企业通过司法程序维护自身知识产权的诉讼案件达7件。在荆门、京山两级法院助推下,京山市政府将京山桥米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纳入京山市知识产权工作整体规划,建立地理标志保护跨区域、跨部门协同机制。2023年,京山桥米成功入选国家级第二批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挖掘、培育、运用、保护……全市两级法院在保护地理标志和区域品牌方面不断做出有益探索与积极实践。

让“单一制”变身“复合制”

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相得益彰,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市中级人民法院再畅司法审判与行政执法衔接,让知识产权司法与行政“双轨”治理效能更佳。

今年8月,市中级人民法院与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开展荆门地区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意见》,拓展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路径;与市委宣传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8家单位共同签署《荆门市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合作框架协议》;会同公安、检察机关就商业秘密等专业性较强的刑事案件开展深入研讨;推进行政执法的调查取证、证据认定、侵权判定、责任承担等处理标准与司法裁判标准相统一,构建“工作协调+信息共享+执法互助”的常态化工作模式,形成知识产权快速、协同、全方位保护体系。

知识产权保护更是区域协调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一体化推进知识产权保护,我市与宜昌、荆州、恩施等地法院及相关部门共建“宜荆荆恩”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签署《知产保护行刑衔接合作协议》,促成跨区域多部门在数据共享、业务支持、转化运用、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度协作。

通过加强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水平等措施,满足创新主体多元化保护需求,推动区域知识产权事业蓬勃发展。

这一系列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宜荆荆恩”城市群在完善多元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方面再上新台阶。

如今,在知识产权保护的“法治灌溉”下,我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焕发勃勃生机,源源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动能与活力。(记者秦文 通讯员刘聪 文/图)

【责任编辑:郑傲兰】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