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潜江快讯

继“潜江龙虾”后,“潜江水蛭”产业兴起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30日19:46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汤立毅 通讯员 杜少华 周瑞)10月30日,潜江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潜江水蛭产业链发展情况。潜江市小龙虾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杨运刚,王场镇、周矶街道、高石碑镇及潜江市水蛭产销协会相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介绍,经过10余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潜江市水蛭产业养殖规模不断壮大,现有水蛭养殖面积近6000亩,年产量约3600吨,2023年全市水蛭产值突破10亿元,全市初步形成了水蛭苗种选育、繁育,健康养殖、初级加工、大健康产业、技术研究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潜江效仿虾稻共作模式,创新推出稻蛭共作模式,为水蛭养殖非粮化找到了新路径,是全国稻蛭共作模式的发源地。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高石碑、王场、周矶街道3个镇处,在优质水源地——南水北调兴隆枢纽沿岸,使用饮用水标准养殖,成活率高,产量高,加工的吊干清水蛭黝黑发亮,气味清香,品质上乘,吸引了全国水蛭用药企业争相采购。

潜江水蛭初加工规模全国第一。湖北蛭尚科技有限公司“年收储加工1000吨水蛭建设项目”成功投产,成功解决了水蛭养殖户传统手工穿条晒干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为潜江水蛭产业行稳致远奠定了产业化基础。

潜江市水蛭产销协会2023年成立,连续两年举办水蛭开捕活动和水蛭王评选拍卖活动,潜江水蛭品牌正在唱响全国。

潜江市小龙虾产业发展中心作为水蛭产业主管部门,规划到2030年底,力争建设工厂化繁育基地5万平米,配套良种选育基地2500亩,实现苗种繁育50亿尾,年产值25亿元,为全国提供20万亩水蛭养殖用苗需求。重点开展虾-稻-螺-蛭立体模式研究,将虾-稻-螺-蛭作为虾稻+N模式研究的一大重要内容,探索虾稻螺蛭生态养殖模式。把潜江水蛭纳入中药原产地加工名录,打造全国水蛭加工交易中心、全国水蛭康养中心和全国水蛭品牌中心,申报潜江水蛭地理标志商标,制定潜江水蛭养殖、加工等地方标准。成立潜江水蛭研究院,重点开展水蛭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卡脖子高新技术研究攻关,占领全国乃至世界水蛭产业制高点。

杨运刚表示,2025-2035潜江战略规划把潜江水蛭纳入潜江农业三大重点产业,未来潜江市委、市政府将不断出台支持政策,把潜江水蛭打造成继潜江龙虾后又一支柱产业和富民强市产业。  

【责任编辑:左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