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田城 通讯员 倪锦阳、倪胜林)在山间中盘弄几千块“巴掌田”,看似不划算,但老阚却“玩”出了一本经济账,这也为更多的种田人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11月3日,老阚一语道破其中的秘密:这本经济账,无非就是低廉的租金,给像他一样的种田大户留出了利润空间。正是地租价格差,才让他在分散的巴掌地中找到了“粮机”。
“平原稻田一亩几百元,山区梯田流转成本要低很多。”阚洪明和妻子一合计,这活可以干。
经过与抛荒村民协商:地租用收获的稻谷抵扣,村民们也乐于接受。
“王能龙,农田5.3亩;李商柏,农田8.93亩……”
翻开老阚的土地流转台账,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该镇8个村、53个组的土地流转协议和具体位置。
“已与883户村民订了协议,有2000多亩。”老阚说。
盘下来的地,老阚采取水稻、油菜、棉花轮作模式耕种。
又到了油菜播种季节,当天,他驾驶着拖拉机翻地。平整好土地后,他又驾驶油菜直播机播种、施肥、覆盖,整个工序一气呵成。
老阚平整土地,准备轮种油菜。 通讯员 供图
每“捡”一户土地,老阚就得修一条机耕路。这些年,老阚在山林间修了一条又一条机耕路,极大改善了种植条件。
在田间地头的大舞台上沉浸多年的老阚,如今也成为一名“种田达人”。他兴奋地打开手机上的“荆楚农机服务网”,所种田地标号、耕种数量、机器行驶位置一清二楚。
王英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张友南说,阚洪明不仅是种粮大户,还带动了当地60多名富余劳动力务工增收。
“虽然辛苦,但比打工要强得多。”49岁的老阚笑呵呵地说,“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干下去!”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