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鄂东新闻 > 咸宁新闻 > 咸宁资讯

崇阳县提升“造血”功能,激发致富源动力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08日22:17 来源: 荆楚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田明)11月5日,在石城镇跑马岭村的一处养殖基地内,农业专家和种养大户正向前来学习种养殖技术的村民讲解肉牛的养殖方法。

微信图片_20241107105453.jpg

村民们现场了解肉牛的日常饲养管理,相互交流饲料投喂、饮水管理、牛舍清洁等日常饲养注意事项。这场培训让更多的村民掌握肉牛养殖技术,帮助他们更好地通过肉牛饲养实现增收致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职业技能提升是提高就业能力的重要举措,崇阳县依托高校、企业、合作社等产学研机构,充分发挥技能培训在稳就业、促就业和扩就业中的能动效应,建立了“个人意愿+产业主导+专班”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让劳动者在就业中培训,着力补齐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低、就业质量不高的短板,达到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实现稳定就业、家庭增收的目的。

在沙坪镇古城村一家生产手工灯笼的工厂内,每天有几十名村民忙碌在各个生产环节。这家生产小型观赏性灯笼制品的民营企业,因其生产的传统手工灯笼造型新颖别致、工艺精湛、物美价廉而深受国内外用户的青睐。

加之手工灯笼的生产主要需要人工操作完成,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务工,工厂免费为村民们提供技能培训。

微信图片_20241107105454.jpg

村民何斌从工厂创办初始便来到这里务工,她将裁剪好的纸张在手里熟练地裱糊着,不一会儿的工夫,一个红彤彤的灯笼就制作好了。

“一天能赚60多元钱,早上6点多钟就来了,从办厂开始我就在这里做工,已经有20多个年头了。”沙坪镇古城村村民何斌告诉记者。

为了让更多的闲置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工厂还巧妙地利用家庭作坊的形式,将生产原料交到村民手中,村民们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在家进行产品代加工。

这样既方便了一些需要照顾家庭的村民,也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让更多的村民通过一盏盏小灯笼实现了在家中就业,获取一定的经济收入。

从曾经的扶贫工厂到如今的乡村振兴车间,不少企业通过在村内扩产,进一步增强了生产能力,村里也通过参与经营、土地入股等方式,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更让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微信图片_20241107105450.jpg

位于青山镇西冲村的乡村振兴车间内,村民们正忙碌地加工一批药瓶订单,百余平的车间内,十几位村民娴熟地将瓶盖零件组装到一起。这批药瓶加工订单,是村里和县经济开发区的一家企业合作、由企业提供的。

企业提供原材料,将简单易加工的组装环节交到村里开办的“微”车间,在保证成品符合标准后运回到企业。今年全县不少制造业企业订单量回升,吸引了周边几个村的100余位村民陆续到这里务工。

“工厂对我们这些家里有小孩、有老人的,都很照顾,我们在这里务工也很开心。”青山镇西冲村村民程迎艳说。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崇阳县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多措并举保障群众就业创业,提升劳动者自主“造血”功能,激发致富“源动力”。通过强技能、增产业、促就业,厚积高质量发展“幸福底色”,多样化的就业平台,多领域扩展的就业渠道,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架起了乡亲们从家门口通往生活富裕的“幸福桥”,让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责任编辑:王焱尧】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