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鄂东新闻 > 咸宁新闻 > 咸宁时事解读

咸宁潘家湾镇21万吨“蔬菜长廊”的背后故事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1日11:48 来源: 荆楚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王一妍)嘉鱼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11月11日透露,得益于17年持续不断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该县潘家湾镇在蔬菜产业这条“赛道”上一骑绝尘。

目前,该镇蔬菜长廊种植面积达到2.7万亩,年产量高达21万吨,主要蔬菜品种“两瓜两菜”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并成功出口到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为嘉鱼县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潘家湾镇坐落于长江中游南岸,得益于肥沃的土地和便利的灌溉条件,成为蔬菜种植的理想之地。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嘉鱼县积极发展蔬菜产业,潘家湾镇更是凭借其优越的自然条件,逐步形成了“两瓜两菜”(冬瓜、南瓜、包菜、白菜)的特色种植格局。

微信图片_20241111104358.png.png

嘉鱼县是著名的“南瓜之乡”。    通讯员  供图

然而,随着产业不断发展,土地碎片化、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蔬菜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为解决这些问题,嘉鱼县自2007年起启动了潘家湾镇四邑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项目,并于2009年顺利竣工。

该项目是湖北省较早建成的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之一,通过严格把控项目招标、工程进度、质量监管、资金管理、纠纷调处和预警防控等关键环节,实现了“以建设促保护、以保护促发展”的综合效益。

在推进土地整治的同时,嘉鱼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还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

微信图片_20241111104337.png.png

嘉鱼县蔬菜基地。   通讯员 供图

自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以来,潘家湾镇共划定了10.2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其中潘家湾村、肖家洲村、四邑村各占3.17万亩),并对其实施了特殊保护。

通过严格落实相关政策要求,从严管控非农建设对永久基本农田的占用,坚决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农化”,强化保护考核机制等措施,有力保障了嘉鱼县的粮食安全。

为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嘉鱼县建立了村级耕地保护协管员制度,充实了一线执法力量,并健全了耕地保护监控网络,将耕地保护监管有效延伸到基层。

同时,实行耕地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决策,明确要求相关部门在编制重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必须对耕地保护进行充分论证,确保各村行政区域内无各种非农建设和未经批准的设施农用地项目。

近年来,嘉鱼县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嘉鱼县进一步加强撂荒耕地清理整治工作方案》等一系列耕地保护相关政策,要求各镇、各部门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保护耕地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守牢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

同时,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将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等主要任务指标层层分解,压实责任。实施耕地保护村级协管员制度,县、镇、村、农户逐级签订耕地保护责任状,将耕地利用、管控落实到每个地块。

此外,嘉鱼县还积极推进“小田并大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有效防止了耕地撂荒现象。通过实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为蔬菜种植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如今,一条绿意盎然的蔬菜长廊已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不仅承载着农户增收致富的希望,更是乡村振兴成功实施的典范。

【责任编辑:王焱尧】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