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看到孩子们认真听讲时,我能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到对学习知识的渴望,这也坚定了我继续投身支教的决心。”吴亚萍在接受采访时说。
吴亚萍是湖北工程学院教育与心理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也是十堰市竹溪县兵营镇四条沟村“爱心课堂”的一名支教老师,2024年被选树为“孝感好人”。
吴亚萍正辅导孩子们暑假作业。
三年来,她返乡扎根“爱心课堂”的土壤,让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的必修课。无论山水屏障,无论风雨阻挡,她从不忘记梦想,从不舍弃希望,她把青春写在支教路上。
“其实我参加支教,也是因为我从小在山区长大,很能了解到大山里教育资源的匮乏。”在大一那年,吴亚萍暑假放假回村,邻居家的一位小朋友问她:“今年你们还去村里的学校教我们吗?”她感到十分的意外,村里不是没有学校吗?后来打听才知,原来是村湾里设立了“爱心课堂”,留守在乡村的小孩在这里得到教育和关怀,这也让她想去支教的念头破土而出。
交通安全教育课。
从村委会进一步了解后,恰好发现正招募支教老师,于是,吴亚萍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爱心课堂”志愿服务。就这样,她怀着一腔热血和一颗惴惴不安的心,踏上了支教的路途。
四条沟村的“爱心课堂”是由一间办公室改造而成,里面有十张配套桌椅,一面长长的黑板,墙壁上挂着一条一条鼓舞人心的标语,虽然小而拥挤,但吴亚萍觉得十分温馨。
防溺水安全教育课。
“第一次讲课的时候我很紧张,怕管不好他们,也怕教不好他们。”“爱心课堂”里,小到幼儿园的小朋友,大到初中生,年龄跨度大,课程内容多样,需求各异,这让吴亚萍感到责任重大。
“很庆幸,孩子们都很听话。”吴亚萍说,尽管一开始,有点手足无措,但发现,他们虽然年龄不同,但对学习的热情和对新知识的好奇心是共通的。
于是,她认真了解到每个孩子的学习、性格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让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如争取十堰地方戏曲山二黄进课堂,开设折纸课、绘画课、编织课、计算机课……她的课堂变得越来越生动有趣,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也日益高涨。
手工小课堂。
吴亚萍也就与他们就成了知无不言的“好朋友”。
在“爱心课堂”中,有一位家庭特殊的孩子,他跟着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沉默寡言且又敏感自卑,这让吴亚萍特别关注他。她用三年时间,在课后花更多的时间与他交流,鼓励、倾听他的心声……慢慢地,他开始变得更加自信,有时还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吴亚萍说,看到他逐步开朗起来,感到无比的欣慰和骄傲,也深刻体会到教育的力量。
绘画课后的合影。
三尺讲台,一寸丹心。“看着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以及他们天真无邪的笑容,我感到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吴亚萍说,今后的职业方向也是教育领域。希望能投身教育事业,届时就还能利用寒暑假,继续守护山区留守儿童,引导他们勤奋学习,用知识和坚强的意志,一起走出大山,迈向更广阔的世界。
策划:左砚文 杨卫群
记者:杨卓玉
通讯员:陈前威
出品:孝感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荆楚网孝感编辑中心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