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传承好家风》
(图文类,优秀奖)作者:杨晓梅
在我人生的长河中,家庭始终是那盏最亮的灯塔,照亮我前行的道路。家,不仅是身体的栖息地,更是心灵的港湾,而家风,则是这个港湾中最坚实的基石,塑造了我的性格,指引了我的方向。我是一个普通的乡村医生,我的故事,便是家风熏陶下,坚定信念、勇担使命的写照。
一、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我自小生活在一个被爱紧紧包裹的家庭里。父亲,那个总是忙碌却眼神坚定的身影,是我童年最深刻的记忆。然,天有不测风云,我年幼时,父亲便染上重疾。当时由于医疗资源的缺乏,求医倍感困难,父亲更语重心长的告诫我:“长大后一定学医救人,悬壶济世,全心全意帮助有需要的人。”父亲的良言忠告使我立志成为一名行医人,尤其是他坚持的“正德树人,宽厚忍让,勤恳做事,踏实做人”的十六字家规,如同春雨般润物无声,滋养了我幼小的心灵。
在父亲的熏陶下,我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97年,当我从武汉冶金科技大学护理专业毕业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成为一名乡村医生,誓将青春与热血奉献给这片热土上的医疗健康事业。
二、信念如磐石,抗疫显担当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已从武汉冶金科技大学护理专业毕业。面对城市的繁华与诱惑,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乡村医生。因为我知道,我的根在这里,我的使命也在这里。我也要像公公(我的公公也是一名老乡村医生)一样,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守护这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
然而,生活总是充满挑战。2020年,当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如洪水猛兽般袭来时,我没有退缩,而是挺身而出,成为抗击疫情的先锋。我穿上厚重的防护服,站在了抗疫的第一线。无论是为村民送去口罩、药品和食品,还是逐户排查、宣传防疫知识,我都尽心尽力,毫无怨言。面对医护采样人员紧缺的困境,我更是主动请缨,承担起了医院标本采集的重任。在炎炎夏日或寒冷冬季,我坚守岗位,用专业和勇气,为抗击疫情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三、医德如金,仁心仁术
从事医护工作二十余年来,我始终牢记父亲的教诲和家风的影响。我深知,作为一名医生,不仅要医术精湛,更要医德高尚。因此,我始终坚守医德医风,尽心尽责地为村民们提供医疗服务。无论是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测量血压、血糖,还是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关爱,我都全力以赴,用心呵护每一个生命。
我深知乡村医疗资源的匮乏和村民们的健康需求之间的巨大差距。因此,我不仅提供医疗服务,还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工作。我走遍全村的每个角落,了解每户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为他们量身定制健康方案。我主动联系困难家庭,为他们垫付药款购买药品,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
四、平凡中的不凡,传递爱与希望
我的工作看似平凡无奇,但每一份付出都凝聚着我对医疗事业的热爱与执着。我深知,每一个细微的善举都能汇聚成爱的海洋,温暖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心灵。因此,我积极参与村里的各种公益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着正能量与希望。
我为村里的慢性病患者提供送药上门服务,督促他们按时服药;我主动联系困难家庭,为他们送去关怀与温暖;我还为村里的孩子们开设健康知识讲座,培养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我的善举不仅感动了村民们的心灵深处,更激发了更多年轻人投身乡村医疗事业的热情与决心。
五、展望未来,续写辉煌
回望过去,我深感自豪与满足。我深知,这一切都离不开家风的熏陶与指引。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传承家风,坚守初心与使命,为乡村医疗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只要心中有爱、有责任、有担当我们就能共同书写乡村医疗事业的辉煌篇章让爱与希望在乡村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策划:王贤锦、汤立毅
执行:朱路平、张玖杰
出品:中共潜江市委宣传部、潜江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