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黄铮 通讯员 罗玲 彭涛)11月15日,走进咸宁市咸安区官埠桥镇紫潭村黄花台耕地占补平衡、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区,极目眺望,沃野平畴一望无际。
田成块、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一派欣欣向荣的现代农业新图景跃然眼前。
就在今年年初,这一项目区还是一幅杂乱无章的景象——旱地碎片化、坑塘错落分布、农田不平整、田间道路不完善,田地撂荒、利用率低,茅草、杂树丛生。
随着项目在今秋基本完工,新增水田面积达674亩,使1500余亩水田集中连片,让荒地变宝地、小田并大田。项目区也喜迎丰收,种下的优质稻和香稻长势喜人,吸引湖北、江苏、安徽等多地米厂争相抢购。
据了解,这1500余亩连片农田,不仅为520多户村民带来租金收入,每亩年租金559元,其中最多一户年租金收入达7800多元,还给村集体经济增收30余万元,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抓手。
“这两年,咸安区陆续实施2个全域国土综合整治、3个耕地占补平衡、6个批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山上换山下项目,增加耕地面积1.2万亩。随着一批项目的实施,耕地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有效破解土地抛荒等现实问题,为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咸安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近年来,咸安区严守耕地红线,积极谋划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耕地占补平衡等国土整治项目,着力提升耕地数量和质量,变碎片为连片、变低效为高质,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切实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