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素有“楚天首县”美誉,大城大乡大江夏,这里既有城的繁荣又有乡的优美,进入新时代,江夏区提出“一示范四先行”奋斗目标,立足丰富的资源禀赋和鲜明的独特优势,在北部都市产业区域打造高品质的“人、产、城”发展区,在南部乡村振兴区域打造民俗村、旅游村,形成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城乡命运共同体。
走遍天下、最美江夏,对于江夏区南部广大农村地区而言,如何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其迫切需要解决的乡村振兴必答题。借浙江之智,促江夏之先,江夏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为目标,以市场化改革为导向,探索找到“强村公司”的江夏路径,以农文旅高质量发展激活乡村的“美丽经济”,谱写江夏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新篇章。
思想破冰于“变局”开“新局”。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近年以来,各地纷纷组织前往浙江考察“千万工程”、乡村振兴等先进经验,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探寻“千万工程”共富密码,强村公司作为村集体增收的重要抓手,在各地持续探索下已逐渐形成燎原之势。譬如,江夏区坚持“先行先试、容错纠偏、梯次铺开”总体原则,试点组建强村公司,因村施策探索“三种模式”,五里界街锦绣村以村集体独资模式成立强村公司,与文旅企业合作开发打造春申里美食文旅综合项目;山坡街推行街道整合模式,牵头组织所辖的42个行政村联合组建强村公司,通过农产品销售、项目建设施工等方式增加收益;金口街实力较强的雷岭村与夏山村、艾岭村联合组建强村公司,探索以强带弱模式,连片发展米油加工和预制菜产业等。
资源破题从“寸土”变“寸金”。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要进一步摸清底数,向“土地存量”要“发展增量”,坚持分类有序推进、对症下药,聚焦“规范村”依靠村级清缴一批,聚焦“混乱村”政府靠前完善一批,聚焦“难点村”依法清理执行一批。譬如,江夏区乌龙泉街以村庄规划编制为契机,调整释放连片建设用地,争取全区首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点状供地)项目,引入11.68亿元的重大项目,以点带面盘活周边4.5万余亩土地。
产业破局变“输血”为“造血”。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做好“三资”盘活的后半篇文章,打通城乡要素互动的桥梁和纽带,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鼓励村集体挖掘和整合乡村各要素资源助推“腾笼换鸟”,要采用“项目招引+改造提升+多元合作”的多元模式,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以“三农”为依托积极探索和培育打造现代乡村产业新业态,形成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让“诗和远方”回归农村。目前江夏拥有京剧谭门、江夏指画、江夏黄姓、中山舰、湖泗古窑址群和李白江夏行等多个文化名片,积极推进安山街湖湾樾舍田园综合体、乌龙泉街茗泉谷都市产业园、纸坊街青龙山耘野亲子农场等融合项目,以农为基、以文为魂、以旅为媒,奋力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人才破圈让“新农”成“兴农”。“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新农人正在成为乡村振兴时代大潮中的“弄潮儿”,赋能农业乡村协同发展,要把人才振兴放在突出位置。聚焦“引才用才”环节,分批选派村干部到区内龙头企业、涉农部门跟班实训,进一步提升业务素质、增强兴乡本领。通过实施“培训+平台”“引进+培育”“扶持+示范”“政策+服务”等行动,举办新农人集中举荐等活动,吸引能人扎根农村创业发展,让乡土人才大有用武之地。譬如,江夏区依托高校院所等资源,主动对接、积极谋划,引导高校院所智力下乡、人才下乡、资源下乡,为农产品插上“科技翅膀”,打造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开展“头雁争锋·擂台比武”等活动,进一步提升村党组织书记兴乡能力和履职本领,营造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顾环宇(乌龙泉街道办事处)
责编:杨虹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