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秦雪芳)早些年的大石坝村,是咸丰县清坪镇出了名的“落后村”,村组织软弱涣散,基础设施滞后,村里甚至连一条像样的砂石路都没有。
2013年,远在广东干工程的罗建平接到村民们的召唤电话后,再次担任大石坝村党支部书记。十年来,大石坝村坚持党建引领,发展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蹚出一条“村居提质、产业提档、治理提效”的发展之路,实现了华丽蝶变。
党建引领,村居提质增活力
走马上任后,罗建平将加强村“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动员村里年轻人积极加入党组织,村里党员发展到35人,平均年龄37岁。同时,搭建起“村党总支——党小组长——党员——党员联系户”四级网格管理体系,让党员“亮身份、明职责”,带头参与村庄建设。
“嫁女不嫁大石坝,洗澡都要看日子。”过去,大石坝村出了名的缺水。为此,罗建平带领村里的党员干部,四处寻找水源,最远甚至到了龙潭坝村。如今,饮水工程管网覆盖全村,家家户户都通上了自来水。
时值严冬,挖掘机、振捣器轰鸣声此起彼伏。“我们这条路没修前坑坑洼洼的,现在大家看到了希望……”4组村民滕余光说。为解决村民出行和生产难题,罗建平和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秉承共同缔造的理念,通过“以奖代补”争取到130余万元帮扶资金,村民们自愿出资80余万元,并投入劳力500余人次,硬化了4个生产小组的产业路和入户路。
“修路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阻力,通过反复召开群众会,做村民的思想工作,现在村民都支持修路。”罗建平说。
因地制宜,产业提档促增收
大石坝村平均海拔800米,一亩土地就有一大半是石山,产业结构单一,农作物附加值低,农民增收缓慢,过去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
罗建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发展产业是当务之急!”他带领村支两委走遍了村里的每块土地,一遍又一遍地跑镇上、跑县农业农村局,邀请专家实地查看。
2018年,大石坝村成功引进了咸丰县利民山茶专业合作社,发展起油茶基地3480余亩,形成了以油茶为主的主导产业。同时,发展白茶1100余亩、烟叶300余亩;养殖生猪3500余头。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全村300余户村民就业,村民年收入直接增收2万余元。
“以前,我和老公都在外打工,小孩就成了留守儿童。罗书记号召我们种油茶,我还可以在合作社上班,一年挣得不比外面少,一家人在一起,真是开心!”村民覃爱琼一边熟练地挑选着油茶果一边说道。
村民理事,治理提效享成果
“烟叶晒得干,选得好,你拿回去绝对可以点燃。”在大石坝村绿葱堡安置区街道,李树之正在给客人介绍自家烟叶的成色。
绿葱堡是大石坝村的集中易迁安置点,有65户203人。“过去村民居住分散,脱贫产业单一,基础设施滞后,易迁安置点解决了很大问题,但我们既要让他们搬得出,更要稳得住。”安置点建好后,罗建平一直在思考着。
大石坝村距离清坪镇有26公里,山路崎岖,村民赶集不便,有特产也无法变现。罗建平和村支两委以及驻村工作队多次召开群众院落会,最后决定在安置区开设农贸市场。
2018年4月30日,农贸市场开市,成了清坪第二个“小市场”。每逢赶集,不少邻村的老百姓都来这里“淘宝”。5组村民徐美珍,搬到安置区后,她和丈夫在自家一楼开了一个小超市并有了固定收入。当了“小老板”后,徐美珍变得更加自信开朗。目前,安置区现有固定经营户17家,临时摊位30多个,卫生室、文化广场等一应俱全。
村委会设立村民理事会和农贸市场管委会,大事小事通过理事会共同商议,村民集思广益。通过县人社局开发的乡村公益性岗位,定期清扫保洁,村民幸福指数不断上升。 如今的大石坝村,水泥路纵横交错,美丽庭院火热打造,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